上師相應法與三昧耶戒開示
作者:瑪瓊泰耶祖古
親愛的佛子們,阿彌陀佛! 中譯:丹波喇嘛
緣起:吾等因前世之善業、願力、善緣等諸多因緣圓滿具足下,現今投生於極難投生之此娑婆世界。獲得此珍稀難得的十八暇滿人身,值遇千百劫難遭遇之善知師——度六道眾生之導師,三世諸佛之總體,壇城海眾之遍主,恩德無比之大怙主,三界大法王,名號難以言說而慈悲無比之至尊,若呼喚其聖名而做祈請,唯一恩父大成就者 貝瑪諾布尊。遇到如此殊勝圓滿之因緣,無暇接受深密大圓滿阿底瑜珈法門口訣法友們,謹以白玉南卻虛空藏大圓滿掌中佛之上師相應法誓願,並本著利他無上之清淨無垢意樂心造此文。敬請諸具根器者,懷崇敬信之三種堅定信心者,領受及修持深道阿底瑜珈之教法。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會有很多因緣,向不同的上師參學,在這之中,我們對之最具信心,能引導我們進入法性之流,洞澈心性本體,是我們真正的根本上師。這位上師不是一位普通人,是位大悲與智慧雙運具德上師,依其教導,精進修持,最後自心與上師的智慧相應,無二無別證悟真實勝義,直至大圓滿自在的境地。能遇到希有尊貴的根本上師,是行者最大的福報,上師與諸佛之間的差別,就是上師的慈愛超越過去所有覺醒者。我們從上師處得到珍貴的教導,如此無誤引導自身至解脫道,就如同將自身從惡趣險境中救渡之舵手般,在還沒有成佛,證悟菩提之前,必須要依止殊勝的上師;在還沒有證悟實相之前,必須聽聞上師的教授;所有一切的安樂,皆來自上師的加持,修行者必須要明白,上師是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所有成就的作者,如果不恭敬上師,對上師沒有虔誠心和感恩心,即使精通三藏,也不會有任何成就。自性大圓滿南丘虛空藏金剛乘的觀點,並不像小乘是用不同的推理邏輯去分析,來破除執著;不是下續部,依靠共同成就來獲得究竟殊勝的成就;也不是上續部依靠三灌頂,種種喻智慧直指義智慧。上師相應法從字面上來看,是與上師本性相融,讓我們學習到讓自己的心和上師的覺醒心融合在一起的方法。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每一位都是需要依賴心靈上師,才能達到覺醒的境界。生起虔誠心並持續不動搖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是上師相應法,透過這種修行,我們能夠深深地生起對上師的虔誠心,漸漸地,這種虔誠心會遍滿我們身心,並保護我們,讓我們在修行上免除障礙,也會讓我們修行進步。佛經中:「勝義諦是依靠信心而證悟的。」竹千丹貝尼瑪 :「怙主上師加持於心間,緣結合虔誠與心信,若懂得招攝容合法解脫道,悟大圓滿無勤勞。」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並沒有修習許多繁複的教義,而是依靠四句開示就圓滿地覺醒,所以如果我們無法將上師視為佛,即使我們收集了各教派的開示及教法,會像善星比丘一般,因他對釋迦牟尼佛缺乏信心,甚至有錯誤的想法,導致與所有的加持絶緣。吉美林巴大師也說過:「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具證上師之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此外,龍欽巴大師也說過:依靠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修行的話,沒有辦法得到究竟解脫,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方式還需要依靠種種行為和增相,唯有依靠上師瑜伽之本體,才能讓我們的心性得到實相的證悟而究竟解脫。
一切聖道中,以上師瑜伽最深奧。知道上師之恩德無以倫比之後,將其恩賜之諸甚深言教,應不荒廢而精進修持。如此對待令自身生起覺受與證悟之具恩上師,懷持等同佛般的信心與清淨觀,將自心與師意融合為一地修持,那麼大圓滿殊勝深奧之見地與修持就會輕易地生起。
上師瑜伽相應法其教法分為聞思見地之方式、口訣實修之方式、以及加持遷移等三種。而吾等現今所修持的方式為後述兩種。諸佛意傳及持明表傳、凡夫耳傳等三傳承言教法藏以及加持伏藏法之傳承,其三傳承的加持就能與自心融合一體 ,如此地了解而修持稱之為一切總集摩尼寶方式。
上師瑜伽相應法的實修次第如下述所言
明觀皈依境
自顯元成無邊佛淨土,圓滿莊嚴銅色德山,自根身成金剛瑜珈母(堪為灌頂法器,生起空樂智慧,令上師歡喜攝受之殊勝緣起),一面二臂紅亮執刀顱,二足舞姿三目視虛空,頂上十萬瓣蓮日月上(日輪代表佛陀的般若智慧;月輪代表佛陀的善巧慈悲),總集皈處根本上師尊(內在本質為所有十方三世諸佛的總集尊,聚集大慈大悲伏藏,我們的具德根本上師,外在形相則顯現為烏金仁波切),無別海生金剛變化身,具白兼紅妍妙孺童相,一面二臂國王威姿,三十二善相及八十隨好為莊嚴,長髮自然垂肩頂髻之上,戴「 冬卓 」見即解脫之蓮花帽(具瓣五部帽)。披錦袍以虎皮為襯裡,內著比丘三衣(咒、法、氅衣、長袖衫),以珠寶、耳環、項鍊、手鐲、踝飾,右手持五股金剛杵於胸前,左手捧俱生智顱器盛滿甘露,內有長壽寶瓶。左臂彎夾天杖,秘密明妃金剛亥母,(在蓮師左手腋下有明妃空行母,以隱蔽的方式執持天杖法器,天杖的頂端有三個尖頂,代表體性、自性與大悲;下面有三個乾、濕、舊人頭骨,代表法、報、化身;及九個鐵環,代表九個次第;及代表五智慧的五色彩帶),雙足跏趺安坐光蘊中(安住虹彩明點光團中,放出光明尤勝十萬太陽),示現幻化王臣二十五,印藏博學成就諸持明,殊勝震三界。其身之無盡莊嚴輪乃無上僧寶;語之無盡莊嚴輪乃無上法寶;意之無盡莊嚴輪乃無上佛寶;妙成就無盡莊嚴輪乃為本尊;事業大力無盡莊嚴輪乃為空行與護法;其乃一切皈依對象之總集。額頭「嗡」白色,喉輪「啊」紅色,心輪「吽」藍色,臍輪「啥」綠色,手心及足各有「哈哩尼薩」與「拉扎喜雅」,由烏金仁波切之五處放射彩光至十方,迎請十方諸佛菩薩、本尊、空行及護法,如雪花般不斷降臨,所有菩薩僧寶及上師融入蓮師額頭,所有本尊融入臍輪,所有空行護法融入密輪,如是觀想智慧尊蓮師融入三昧耶尊中。
七支淨供
金剛乘道,眾多方便,無有艱難,是為利根之行境,所以廣大心力者通過積累資糧,不斷修學,在此一刹那中也可以圓滿波羅蜜乘一大劫所積累的資糧,從而即身獲得解脫。積累資糧的無量法門全部可以包括在七支淨供中。一、頂禮諸佛,對治傲慢;二、普皆供養,對治貪欲和吝嗇;三、懺悔三門,對治諸罪業;四、隨喜功德,對治妒心;五、請轉法輪,對治無明和謗法;六、請佛住世,對治對上師之不敬;七、普皆迴向,對治疑心。
再來是上師遙請文
這不僅是口中念誦的祈請文,我們必須由內心來思索其義,一心一意信仰上師,覺得無論任何事情發生,【上師全悉知】,並專心祈禱修持,因四金剛之本體吉祥怙主上師是一切壇城中主尊嘿嚕嘎之本體,圓滿具足灌頂,這個時侯就可以接受灌頂了。此外不要弄錯次第,各種傳承祈請文並非需要,因為在傳承中上師是觀為一切之精髓,上師之法身是離於造作之見所束縛的,又除了十地菩薩,報身亦非吾等凡夫所能見。因此當視為化身諸佛之體性總集。實際上即自己之根本上師,應當如此之純正認知來祈請,達到任何共與不共的成就。另外解釋一下灌頂的意思,灌頂這個字代表將無明給予撕開或剥離,將上師的身、語、意的加持灌入我們自身。佛經中:『密法未依灌頂無成就,猶如船夫無船槳,密法未受灌頂無成就,猶如沙子無法搾出油。』通常由金剛上師賜予的灌頂,稱為基灌頂;透過自己受持所受的四種灌頂,是道灌頂,在究竟的果位時,獲得廣大光明和甚深光明的是意灌頂;最後真正成就圓滿正覺時,稱為果灌頂。在上師瑜伽裡,我們用虔誠的心念誦祈禱文,透過觀想的方式,次第自受灌頂,祈求上師加持力融入自心,並受持四個灌頂: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語句灌頂,由此可得四種持明:異熟持明、壽命自在持明、手印持明、任運持明等金剛乘的四個果位,也可以得到四種相應:法、報、化、不變金剛身種子的因緣。
四灌頂:
自頂日月蓮華座, 一切諸佛之總集, 大恩根本上師尊 ,由身放射白色光 ,射出有如流星狀 , 融入行者前額處 ,淨除己身之業障, 獲得寶瓶身灌頂,種下化身佛種子 , 尊勝上師您遍知 ,由上師語射紅光 , 放射入空如閃電 ,融入行者喉輪處, 淨除語業之障礙,獲得密秘語灌頂, 種下報身佛種子 , 尊勝上師您遍知,由其意放射藍光 , 放射有如香火鍊 , 融入行者心輪處, 淨除意業之障礙,獲得智慧意灌頂 ,種下法身佛種子 ,尊勝上師您遍知,由彼尊身五處位, 放出五種色光明 , 融入行者之五處,同時淨除宿業障,獲得功德事業灌, 以及文字寶灌頂 ,即生成就佛果位, 尊勝上師您遍知,我等所有諸眾生, 自今生起至久遠 ,去處勝劣唯師知, 速大悲攝受我等。如是至心虔誦祈請文 ,而後彼眾融入己身中 ,頂輪上師化光融己身,上師身語意與己自性, 身語意三融合而無別, 無二自顯圓滿阿拉拉。
靜坐之後,念誦祈請文
尊勝大恩根本上師寶 自身心輪蓮花花蕊上 請尊恒常安住莫須離 速以大慈大悲攝受我 祈請賜予身語意成就。
發願文
具足功德上師解脫相 雖一剎那亦不生邪見 恭敬勝解所做見皆善 祈願上師加持心相契 此生之中乃至盡來世 願生勝族賢善無傲慢具足大悲虔敬依上師 願上師三昧耶永固持 生生世世遍遇清淨師 不離殊勝妙法恆受用 十地五道功勞勝圓滿 祈願金剛持位速證得
於自身頭頂觀想無盡莊嚴輪而受取四灌頂,將自心與師意合一,了解此三傳承,諸師密意心髓加持遷移之心要口訣後,以虔誠清淨心修持,要修持正行甚深道,要將加持之源,三傳承上師之密意,以強烈虔誠與信心作祈請。受取四灌頂後,上師化光融入自身時,上師的密意光明大遍佈界與自心無二融合後,安住於勝義無造作之界中。此時自心呈現明空不二,無邊際無法言語,此即是親見上師三世諸佛的本來面目。上師相應法是圓滿次第的精華,是拙火,是幻化身,是夢瑜伽,是光明,是中陰,是頗瓦;夏噶巴:「六塵自解脫者所言,除了心外無有另上師,師即心之意念融入心,身界中移轉意證悟。」全知者龍欽巴尊者說 :「三世諸佛一切之菩提,自性安主大樂任運成,不依因果薄福一切法,無為觀待虛空般自性。」如是,光明遍佈之心知即是上師三世諸佛的密意大智慧。故對此不以造作、取捨、執取等污染而要無所緣及無耽執,廣大如虛空般超越修與無修之名相境。如所言「無所緣法直透覺廣大,不逸意念斷盡之見解,如空無為無有修不修,此乃普賢密意大法。」若如此了悟,則輪涅一切法皆無基大離戲,定解無境直透之幻化而所見諸法,悉呈現自心勝義上師無滅任運之幻化,於此當中不動搖而觀待,即是將大圓滿之義安立於自性位。
結行
上師瑜伽具有清淨、圓滿、成熟三種不可思議的基深要訣。若具敬信、誓言清淨之人,僅以圓滿修持上述的上師瑜伽道,也可不觀待正行而往生妙拂吉祥山,在那清淨刹土中通過四種持明之道,將會比日月運行還迅速地獲得普賢王如來果位。我們一定要結合我們的強烈虔信,為了自己以及一切有情眾生,出離生死輪迴,得到究竟解脫,一定要發出真正的出離心。由生厭離輪迴的我,如眼依止具德金剛師,依教奉行所修甚深法,不鬆不緊堅持勤修習,祈願師心密意加持我,萬有輪涅本是究竟刹,天、咒、法身淨、圓、成熟果,無有取捨無修大圓滿,超越知見思辯覺性色,祈願法性現量赤裸見,執相解脫淨界虹光中,身柔明點悟境願增長,覺用如量已成報身刹,法盡離思究竟成正覺,願獲永恒堅住童瓶身。法爾的境界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們祈求上師加持我們,了悟一切萬有輪迴和涅槃,本是色究竟天蓮花光明清淨刹土,所現一切眾生皆是佛像,所響一切聲音皆是咒聲,所生的一切意念皆是法身,一切聲音在咒聲中清淨,一切執境在佛身中圓具,一切意念在光明法身境界中成熟。我們應迴向功德給予一切有情眾生,願他們皆因此得親見蓮師,聽聞其聲,了悟其智慧,並在死亡中陰時盡快投生於榮耀的銅色山淨土,願上師們長久住世遍傳佛法,願我能利益無量眾生及法教。
三昧耶戒
趣入密法之入門是灌頂;而灌頂之命要是三昧耶。所以一但接受灌頂後就是已趣入密法,故持守三昧耶極為重要。而現今即使是在家眾,對接受灌頂只當做是一個摸頂加持或拜見一位善知識而已;而接受佛法講授則如同於狗前擺草般無興趣、不重視。然而佛法的講授很重要,若接受如此大圓滿掌中佛之前行講授,依此而懂得修持往生極樂世界之因,三門修持任何善業,悉懂得以三聖行,對於取捨處不昧而懂得修持正確道等具有廣大益處。而灌頂則極難獲得,就如所言:「易承諾而難奉行」。而接受灌頂後則無有一人不需持守三昧耶,就如同上師在灌頂時宣讀的三昧耶般,持守則能即身成佛;違犯則墮入無間地獄。一旦入密乘後,就如同置於竹筒之蛇般,或是從上端出去至解脫,或是從下端出去至地獄,除了這兩個去處外無有第三處可去。在續中曰:「入密法之士夫往佛果,或是地獄之外無第三。」特別是密法的三昧耶戒有千百萬,如同所說:「不懂戒條自以為有持戒則極為可笑」。像阿底峽尊者般智賢雙全者,於此娑婆世間極為稀少。然而尊者說:「自從吾接受各別戒脫戒已來,一生當中未犯細微墮罪;然而受菩薩戒之後則不慎犯了些許過錯。但接受灌頂而入密法後,密乘之三昧耶戒則一個接一個地犯了很多戒。」因此,像阿底峽尊者般這樣智賢雙全者都難以閉免犯三昧耶戒,更何況是我等?而三門任何時都不離三金剛之自性即是具三昧耶者,若離開則即是違三昧耶。如此說故極為困難,因此常做懺悔很重要。有說:若違犯各別解脫戒則如同打破瓷瓶般無法補救;若違犯菩薩戒則如同毀壞了寶器般,可依巧手工匠修補,重新於上師及導師面前依授戒儀軌受戒;若違犯密乘之根本墮罪,則如同寶器微受損般,靠自身依止本尊、咒語及三摩地而修補。以及依靠金剛薩埵觀修,每天念誦二十一遍百字明咒,能將墮罪加持,即控制墮罪之增長,若超過三年則無有懺悔補救法。而上等瑜伽修行者,雖然能將三戒之本質轉變而如百川總匯的方式持守,然而對吾等初修者而言,若自稱三律儀之制戒乃至細分皆已百川總匯,則極為困難。依據自心的妄念煩惱,將三戒猶如飼育馬牛羊三畜般,要各別持守。若違犯其中任一戒規,就要依照該戒律儀做懺悔之外不可狂言。雖然接受灌頂而受密戒,但連灌頂自處所說的三昧耶都不懂持守,那彼怎能保護下部之墮罪?因此無論如何,要謹慎持守戒律很重要。如此,若在家男女眾未接受別解脫戒及菩薩戒、密乘三戒則不受制戒之故無有破戒之罪。若做十惡業等悉為自性罪,如邪淫、喝酒、殺生、偷盜、詐欺、讒語、粗語、引起邪命之源吸香煙、鼻煙等罪業皆屬自性罪。做此等,無論是在家眾或出家眾都有罪業。然而對罪業未知是罪業而放任所做的諸罪業,皆應極為懊悔地做懺悔。雖不知有罪而犯的罪業悉要承受果報,佛說:「倘若凡夫因不知,所行做之諸罪業,將來有朝一日時,彼必承受異熟果。」知道是有罪而懺悔,即使是在家男女,接受皈依戒,以及受灌頂而受密戒等,因不懂如何持守戒之律儀故,所犯之諸罪過皆應具慚愧及懊悔心懺悔。現今即使是在家眾,很少有未受皈依戒或未受灌頂者。受了皈依戒以後,皈依的本質、區別、如何皈依、學處、功德等大概的意思一定要懂。 什麼都不懂,相似被放了生的牛羊般是不可以的。一旦獲得一個灌頂後,必須要守三昧耶。因為在接受灌頂時已經做了如此承諾:「主首如何下令旨,我皆如是奉行之!」 一旦承諾後若不守三昧耶,就等於欺騙了諸佛菩薩,而此罪極重。若想說不知者無罪,然而不知是所有過錯之根源,倘若自己不知就應問別人,一定要試著去了解,若因為不懂而隨心放任,就如同讓瘋大象任其不制止,就一定會闖禍。因此現在自他所有者,將制戒與自性諸罪業認識後,從法性角度而言,雖無可懺與所懺,但從世俗虛幻角度而言,若做懺悔,在階節段能往生於極樂世界,最終能獲得佛果。如是,當想起過去所做諸惡業時,內心若無強烈的懊悔心,只是以口頭言詞做懺悔,則無法從根清淨罪業;從無始以來到至今所造諸惡業,就如同無病之人,知道自己服下了毒藥般,極為懊悔自己的所做所為,面對諸佛菩薩深感慚愧,心急如瘋狂般的強烈懊悔心做懺悔。就如同在光天化日之下放逸而裸奔、或於寶器或金盆中嘔吐、丟不淨物,則令眾人譏笑之。而獲得暇滿之人身寶,卻對不淨之惡業不忌諱而放任享用是極為羞愧之事,在龍樹菩薩的《勸戒親友書》中說:「何者於金器皿中,投入嘔吐及糞便,較此何者之人卻,造業則乃更愚眛。」所以,今生雖在他人看不到處,做惡投棄不淨物,但諸佛菩薩的慧眼是一定會看的到。在此生也許不會承受業報,然而終究一日自身往生時,定會承受強大苦痛,無法避免。就如同在食劇毒草烏時,當下雖然無有疼痛,但時至毒效發作時則劇痛不已。在佛本身傳中曰:「雖於不知中做惡,猶如食毒怎會安?天神以及瑜伽者,清淨聖眼定會見。」所以,除了以懊悔懺悔外,若無往後不再重犯之強烈警戒心,當前表面看似做了懺悔,但罪業無法從根清淨。因此心中要有往後即使要犧牲生命,也不再重犯如此惡業之堅定制止心與承諾。就如同服了毒藥後雖然未死逃過一劫,但以後若不謹慎而再服則會必死。因此往後再也不造如此惡業而完全斷除之堅定捨棄心便是持戒。在《入菩薩行論》中曰:「一旦獲得斷捨心,此即持戒波羅蜜。」所以若有欲斷惡業行善業之堅定誓願心,即使身與口未能行持廣大善業,但心之廣大善業則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因此心持往後不再重犯的誓願與堅定制止心很重要,就如所曰:「聖者不做眾多之承諾,倘若做出難得之承諾,就如於石刻下圖案般,即使至死也不會變動。」所以,要像善士夫的承諾,猶如石刻般至死不渝。而千萬不能像卑鄙小人之承諾,猶入水紋般易變,故懇請諸法友如是切記。
後記:請思維我以上所述有何感受?我覺得一位認真且正直的人會重視佛法、以及人生和生命價值的重要性。佛法的法教浩瀚無邊,其真言法門更是敏捷深奧,關於我的上師貝諾法王,他給予我完整的教導,法王一生對於佛教的貢獻;及其作風見地,凡是親近他的人,是不難想見的,這也用不著我們來讚譽,先賢以遊夏之明,對尼聖尚不能讚一詞,何況我們薄地凡夫,對一個由本垂跡的人,就更無從讚歎了。以我如此短淺知見的人,要了解佛法的深意更是不可能的事。在此,我僅以自己的聞、思為你們提供一些參考,其敍述如有不當處請多予見諒。本著上師給予的使命,及佛法利他主義的思想,希望能使大家獲得幸福,吉祥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