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願法向道


在前面討論過「願心向法」之後。接著討論「願法向道」。這部份包括了四種不共(特殊)的修持方式:


一、皈依大禮拜,


二、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三、獻曼達,


四、上師相應法。


「願法向道」的「道」,是指方式或情況。這裡分為三種道路,意思是修行時要能分辨的三種情況。


三條路:錯路、小路、殊勝道


第一是錯誤的道路,意指不知是非,不信因果;第二是較小的道路,意指雖然走在正道上,但只想到自己解脫。以上這兩種情況是一個修行者要避免的。如何避免呢?透過「皈依」能夠避免錯誤的道路,透過「發心」則能避免較小的道路。有了皈依與發心,就能進入第三個道路:殊勝的道路,一條真正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道路。


走上正道第一步:皈依佛、皈依法


如果一個人只是心想我要離開痛苦,卻不相信因果,他能夠離苦得樂嗎?不可能的。因此,首先要皈依、依止三寶,明瞭因果,走上正確的道路。皈依佛陀,因為佛陀是一位真正能夠帶領我們離苦得樂的人,但這並不代表只要祈請、皈依佛陀之後,馬上就能離開痛苦,或者佛陀一手把我們從輪迴中救拔出來,不是這樣的。清楚知道皈依的意思,也瞭解佛陀是正確的指引者之後,接著要遵照佛陀所說的方式而行,這就是皈依法。


路上的嚮導:皈依僧


皈依了佛寶、法寶之後,代表我們已經下決心要開始修行了,但是,一路上你可能會困惑,遇到瓶頸不知如何解決,甚至誤入歧途,或者懶散怠惰等等,這時候就需要皈依僧。舉例來說,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如嚮導一般的僧人,將能提供指引;在一個充滿強盜的地方,如勇士一般的僧人,將能給予保護。尤其,如果我們選擇了大乘菩薩的修持道路時,會遇到很多考驗,這時候有經驗的僧人,更能真正幫助你。


選一條寬闊的大道:發菩提心


踏上修行的正道後,又分為兩種道路:一種是只想到自己解脫的較小道路,一種是發起菩提心、發願利益眾生的殊勝道路。我們已經是大乘的弟子,應該選擇後者,因此我們要發心。時常聽到很多人說要有慈悲心、菩提心,到底這是什麼意思?「慈心」是指「希望眾生得到快樂與快樂的因」的一種心態,「悲心」是指「希望眾生遠離痛苦與痛苦的因」的心態。


那麼,慈悲心就是菩提心嗎?或者有人皈依了三寶,就算是有菩提心了嗎?都還不是。菩提心是一種非常殊勝的心態,為什麼特別呢?因為菩提心圓滿具備了兩個特點:第一是真誠利他的熱忱,意指不是只想到利益一百、一千個眾生,而是利益無量的眾生。什麼是對眾生最好的幫助呢?最好的幫助就是幫助眾生成佛,因此,菩提心的第二個特點是要具備圓滿的智慧。


但是,我們還是凡夫,要生起菩提心並不容易。因此,初學者應該多親近善知識,聽聞菩提心的教法,幫助我們打開心胸,增長智慧。對皈依與發心的意義有所理解之後,接著該如何實際修持呢?噶舉傳承的方法就是「四不共加行」的第一個:「皈依大禮拜」。


為什麼要做大禮拜?


學生提問:請問大禮拜的意思是什麼?為什麼要做大禮拜?


答:藏文當中,禮拜稱為「洽擦」。「洽」有清掃、淨除的意思。透過禮拜能夠清除什麼呢?清除我們內心當中的傲慢。「擦」有請求的意思,請求三寶的加持。因此禮拜是指「祈求三寶加持,讓我們得到清淨」的意思。


如何禮拜呢?首先雙手合掌,然後依次將雙掌置於額前、喉部與心間。合掌代表含苞待放的蓮花。我們看到佛教常用到蓮花,例如佛菩薩端坐於蓮花上,或者供養蓮花等等。蓮花生於淤泥中,次第成長,最後綻放花朵,這個過程象徵我們修行的旅程。開始時,我們處於輪迴煩惱中,透過次第修持開展本性,成就佛果,就如同綻放的蓮花一般。合掌於身體三個部位意思是什麼呢?放在額前,代表身體的虔敬;放在喉部,代表語言的虔敬;放在心間,代表心的虔誠。


禮拜一般分為小禮拜和大禮拜。當我們進入寺院殿堂禮佛,或者拜見上師的時候,應該作小禮拜,也就是一般說的「五體投地」的拜法,身體的五個部位:頭部、兩手、兩足觸地而行禮拜,象徵降伏傲慢。大禮拜則是修持「四不共加行」時要作的。以後各位進入佛堂的時候,記得一定要禮拜,這是很有功德的,但是我要說聲對不起,今天來到佛堂當中沒有禮拜,因為我的膝蓋不好,拜下去可能就站不起來了,年紀大了,就會這樣。因此很對不起,各位還年輕,記得進入大殿佛堂一定要禮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