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岡波巴四法(四)


 


透過直觀心性的方法,看透迷惑和煩惱的本質,就是智慧,此即「願惑顯智」。


四、 願惑顯智


之前講完了第三法「願道斷惑」的內容,也就是透過顯乘的「止禪」,和密乘的「生起次第」而斷除煩惱的方法。接著是第四法:「願惑顯智」。此法的內容,是顯乘的「觀禪」和密乘的「圓滿次第」。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前一法當中提到的止禪,能夠讓心平靜下來,但是卻沒有清晰覺照的慧力在裡面。什麼是慧力呢?就是證悟空性的智慧,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第二次說法時所開示的「萬法性空」,就像在《心經》中提到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同時,昨晚我們也談到了我們本具有佛性、如來藏,這是佛陀第三次說法時所提到的內容,這也是我們要領悟的。因此,當我們明瞭了自心的空性和佛性時,就能逐步地根除煩惱,並且開展出功德和智慧。


創古仁波切開示,透過直觀心性,看穿迷惑和煩惱的本質,
即是智慧,這就是「願惑顯智」。


密乘直觀自心的方法


證悟空性的方法是什麼呢?


就顯乘來說,是透過邏輯的推論分析外在物質的空性。


就密乘來說,是直觀內在自心的本質。


所謂密乘「直觀自心」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不停留在心很平靜、沒什麼念頭的狀態,也不停留在心很清晰、有些念頭生起的狀態,而是更進一步地觀察找尋:心的本質是什麼?心在哪裡?當自己的心是平靜安住時,也這樣去找,妄念紛飛時,也這樣去找。你會發現,找不到一個所謂平靜的心,或者躁動的心──因為兩者的本質都是空性的 。但是,雖然找不到心在哪裡,還是能夠有所覺知,能夠起念。


這種直觀自心的方法,幫助我們直接領會到自心的空性和明性,不是透過邏輯分析,也不需要依靠各種比喻。自己的心,本質是空,自然是明,這種明空不二的情況,透過虔誠的祈請和發願,會愈來愈清楚。這就是「觀禪」,透過這直觀心性的方法,看透迷惑和煩惱的本質,體悟本質就是智慧,這就是「願惑顯智」的意思。


以上是對「岡波巴四法」簡略的介紹。


虔敬心,幫你了悟「願惑顯智」


問: 請問第四法「願惑顯智」和大手印禪修的關係?


答: 這就是指禪定的修持,也就是大手印的口訣。〈金剛總持祈請文〉中提到:

教云妄念體性即法身,所顯非真宛然而顯現,
不滅幻有顯現之行者,證知輪涅不二祈加持。

平時我們妄念紛飛,但是,當你直觀這些念頭的本質時,會發現所謂的心的本質其實是空性;但是,空性當中能夠展現各種顯相。我們透過禪修來體認這念心,這念心也被稱為平凡心或本來心性。這種禪修方式,被稱為「願惑顯智」。禪修得力的人,依靠這個方法能有進步。有時如果禪修沒有進步的話,教典中提到可以「生起虔敬心,能讓禪修進步。」因此,這時候行者可以觀修上師相應法,帶著虔誠的心,向上師、三寶祈請。


——————————————————————————–


註: 這份開示節錄自創古仁波切在紐西蘭噶瑪卻林中心(2006.6.20)與香港創古中心的開示(2004.5.27~29)。
〈系列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