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桑傑年巴仁波切︰21度母灌頂開示全錄




 
自心的重要性灌頂傳承皈依與發心灌頂正行的觀想──正確觀想本尊灌頂正行──賜予身口意灌頂結語, 得授加持,保任加持【首先仁波切領眾  誦《金剛總持傳承祈請文》與「GMB千諾」。之後進行百字明──清  ,獻多瑪──除障與修護輪──抵御外魔的儀式,之後給予開示】【開示第一部份──清  自心的重要性】 這次在新加坡最主要的課程是《寶性論》,也是延續去年的課程繼續教授。但是在明天正式上課前,今天先給予「二十一度母」的灌頂。
修行佛法時,有各種外內密的障礙,透過這個灌頂,能幫助抵御與平息各種障礙的侵擾。 我們可以透過世俗諦或勝義諦的模式來解釋度母,過去印度、西藏的大師們也對度母有多種不同的解釋。但今晚我不作太深奧的解釋,我們只需以最容易修持的角度來說明;今天我們要觀修的度母是綠色的,一面二臂,是各位平時唐卡上可看到的。輪迴的根本是無明,由無明產生二執(能執、所執),由於二種執著,因此我們在輪迴  當中感受各種身心的痛苦。 自己造的業因與煩惱,其業果將由自己來領受──這是自然不變的法則。佛陀曾說︰「業異熟是不可思議的。」由此可知,我們因為具備了二執、妄執與煩惱,因此我們會感受到各種的苦報。
從修持的角度來說,由於輪  的根本即是無明與我執,因此,出離輪
的唯一方法,即是透過開發無我的智慧,來消除我執。在我執尚未消除前,我們將無法出離痛苦,也無法消除障礙。
如果一個行者,不注重開發無我智、空性的禪修,相反的又在造作更多落入輪 迴 的業,但同時又想祈求本尊佛菩薩加持消除障礙,這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各位應該
多禪修無我的智慧,多思惟萬法的實相,藉此降伏我執與煩惱。同時,多觀修持唸誦本尊和咒語,並接受灌頂,如此才有可能消除外、內、密的障礙與痛苦。
很多佛弟子自己不真修行,
只在表面上到佛堂點點燈,燒燒香,禮拜一下,然後祈求佛菩薩保佑,消災消難,好像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佛菩薩的身上,自己卻什麼都不作。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行為。 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中清楚記載著,他曾經歷三大阿僧祉劫的修持,相信這不是隨便說說的。如果我們以為離苦得樂、成就佛道那麼容易,只要燒燒香就可解脫的話,那過去佛陀也不用那麼辛苦、花那麼長的時間  除罪障,積聚資糧了。 佛陀曾開示過四句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  其意,是諸佛教。」雖然說佛教當中有不同的宗派,有無量的法門與義理,但是萬法的精髓就是這四句話而已──不作惡,多行善,其根本在於修心──自  其意。 所謂修心,可以從深奧的義理上來說明,也可以從平易近人的日常生活中來實行。而最主要我想強調的是,各位如果具備了清靜的修持動機,並且掌握正確的修持方法,那麼無論修持任何法門,都將得到效益;如果這兩者不具備,修持佛法只會讓自己更加疲累而已。
何謂修行呢?指的就是修正自己的心,匡正我們的起心動念。身、口的行為還是其次。過去高僧大德們都說︰「心如同國王,身、口如同  人。」我們若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心,總是散亂在惡習與煩惱中的話,那麼就算再做更多的苦行,想要看到成果也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今天,依靠度母的大悲加持力,與各位清楚  的善心和對佛法正確的了知,相信各位將能得到加持,一切障礙也得以平息。
【開示第二部份──灌頂傳承】 此儀軌是由馬爾巴大譯師傳承下來。簡要的說,此法最早由印尼的金州法稱大師,傳給阿底峽尊者,之後傳予馬爾巴大師。因此,此法的傳承極為殊勝。而我是從頂果欽哲仁波切得到這個灌頂的。
有關二十一尊度母的不同的名號、相貌與功德,我會在最後一天給予簡要的說明。相信對於常修度母的弟子來說,會有一些幫助。【弟子向灌頂上師獻曼達供養。跟隨仁波切至誠  誦祈求賜予灌頂的偈文】【弟子跟隨上師  誦皈依與發心文】
若無皈依,就不算是佛弟子,此人無論接受任何灌頂、觀修任何本尊或修持任何密法,由於不具備皈依的基礎,任何修持都將不如法。 皈依分三種︰第一外皈依──指皈依佛法僧三寶。第二內皈依──皈依上師、本尊、護法三根本。第三密皈依──皈依法身、報身、化身。在某些高深的密續典籍中則提到,密皈依是指皈依脈、氣、明點。 第二,發菩提心。發心的有無能夠判定一個行者是屬於大乘,或是小乘。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就不算大乘行者。因此,各位在接受灌頂前,一定要皈依與發心。
現下我們觀想度母端坐在自身前方虛空當中,她是一切外、內、密皈依的總集,至誠向她作皈依,並跟隨  誦皈依與發心文。【灌頂正行的觀想──正確觀想本尊】 金剛乘教法當中強調,一個行者若執著自己還是凡夫身的話,將無法得到本尊的加持。因此,在金剛乘的儀軌當中都有文句提到,要觀想自己的身口意三門與本尊的三門無二無別。針對這一點,有必要再多做說明。
所謂「觀想自己即是本尊」這句話的含意到底是什麼?是否指說「觀想自己這個血肉之軀的身體突然變成綠色的,一面二臂,如同唐卡畫上的綠度母」呢?究竟上來講不是的。「觀想自己是本尊」這句話,可從世俗諦與勝義諦兩個層面來說明。
首先「世俗尊」的修持來說,密乘提到一句話──  觀本尊。意思是每尊佛菩薩,  的不同形象都有其殊勝清  的象徵意義。例如度母為何右手作施愿印?為何左手持蓮花?還有為何不同本尊有不同的顏色?事實上,這些細節都在展露「勝義尊」的本質。
從更深的層次來說,
任何本尊的觀想,只是心的顯現幻化而已,其本質都是空性,沒有實質存在的。 由於凡夫不對的妄念太多而且太強烈,因此金剛乘開示出不共的法教──透過淨觀本尊與壇城的方便法,來降伏這些熾盛的分別妄想。
對於初學人來說,無法一開始就明  証得「勝義尊」(自心本性)的內含。因此首先需要透過暫時的「方便法」,也就是觀修「世俗尊」──一個有形象有顏色的佛菩薩來起修。
因此我們能知道,
觀修本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行者証得「勝義尊」(自心本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續典  都再三強調,如果一個行者錯誤的執著認為︰觀想的本尊是真實、實有的話,將來他將投生為惡道當中的豺野狼或昆蟲。 因此,法本當中提到「祈愿証得度母的果位」,這句話的意思絕對不是說「祈愿証得投生到一尊綠顏色度母的國土 去。」所謂度母的果位,是指勝義的本尊,是指勝義的度母,也就是明空不二的自心本性。這念清  心是每一個眾生都本具的,但是由於暫時的客塵煩惱的遮蔽,而
讓我們看不見。然而慢慢透過次第佛法的修持,也就能逐漸去妄顯真,當客塵完全清  時,就稱為「証得度母的果位」。 由此我們可以說,自身的確是與度母無二無別的。如此就可理解法本當中為何提到要觀想自己就是本尊了。
許多密乘弟子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執著本尊是實有的,自己是實有的,而且最執著本尊賜予自身的「加持」是實有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修持密乘看不到什麼成果的原因。 因此,為了消除以上執實的過患,在所有觀修儀軌的起首處都提到一段重要的文字︰「一切萬法轉變成空性,空性當中升起本尊」。接下來,就請各位如此來觀修。【灌頂正行的觀想──度母禪定尊、誓言尊與智慧尊的觀想】(尊重密法故不公開)【灌頂正行──賜予身口意灌頂】
灌頂分為三種︰外、內、勝義灌頂。對於初學人先是接受外灌頂,即是寶瓶、甘露等外在物質的灌頂,這並不是究竟的灌頂。 再來第二個次第內灌頂,是指思惟自己三門與本尊三門合而為一,生起佛慢。然而這也不是究竟的灌頂。
第三  密灌頂(勝義灌頂)可以說是先前兩個灌頂的果實。指的是証悟到自心明空不二的本質,此心顯宗稱為「俱生心性本然智」,續典稱為「樂空不二本然智」,指得都是這一念心。這是透過之前自身誓言尊,在迎請無量智慧尊降臨時,與自身合而為一時,有的行者能夠得証此心。
因此從究竟來說,有沒有得到灌頂,並不在於寶瓶有沒有碰到我們的頭;而是當一個行者,若能在灌頂儀式中,証得俱生心性的本智,開啟樂空不二的本智,或者說明  勝義灌頂的智慧,這才說「得到灌頂」。這是從究竟(圓滿次第)上來說。
但是,從修持金剛乘的次第上來說,首先透過外灌頂與內灌頂使心成熟,有這兩個基礎後,也才有可能証得自心,明  第三個灌頂。 那麼接下來,對於我們初學人來說,需要先接受外灌頂,也就是依靠物質的灌頂儀式,所以接下來有寶瓶灌頂──得身加持;語灌頂(念珠)──得語加持;意灌頂(心無造作安住禪修)──得意加持。【酬謝曼達,  向功德】【結語, 得授加持,保任加持】 各位已圓滿得受灌頂與加持。今後,各位要保任這個加持力,保任的方法即是日後要修持這個法門。續典
當中記載︰「得由灌頂得;持由誓句持;果由二次得。」這是說首先,本尊的加持透過灌頂而得。接著為了讓加持在自心  常保任,則需透過每天不間斷地觀修與持 誦本尊咒語來保持。最後,果位由二種次第生起與圓滿次第而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