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之上師瑜伽





 






 



講解者:上師普巴紮西活佛
聞法者:比丘、比丘尼及男女居士各數名
時 間:2002年5月29日下午
地 點:四川省白玉縣昌台區亞青寺上師普巴紮西仁波切房內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記錄者)


願充滿虛空邊際的有情父母,脫離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捷徑證悟大覺果位,而發心講授此上師瑜伽。


首先我們在修法過程中,必須要得到上師的加持,才能依捷徑快速證悟到上師的密意功德,而要獲得上師的加持,最根本的就是修持上師瑜伽“瑜伽”就是具德及清淨之義,這裏指祈禱並修持具德上師,而獲得清淨密意之見解。通過修持上師瑜伽,我們的信念會逐漸的生長,自然就能獲得上師的加持及密意中的一切功德,無勤而成就。因為要證悟佛果,必須圓滿如經論中所說的三種殊勝——在外境中具備兩種,在自心中具備一種。若能圓滿具足,就稱為殊勝。


第一、傳承的加持圓滿。清淨的傳承才具有加持力,因此我們應當觀察所依止的上師及法的傳承歷史,是否有中斷:如傳承上師與弟子之間是否已破根本誓言等等。這是相當重要的。對於那些沒有傳承以及來歷不明、半途出現的一些法,大家一定要慎重觀察。


亞青寺是蓮花生大士與移喜措嘉佛母授記的“亞青鄔金禪修聖處”,此處具有龍欽派與龍薩派兩種傳承。從法身普賢王如來到蓮花生大士,是這兩種傳承共同的祖師,之後,歷經藏地諸祖師,一直以清淨的方式遞傳至今。其中,由龍欽繞降(無垢光尊者)開創的傳承,稱為龍欽派;由蓮師意之化身,大伏藏師龍薩娘波開創的傳承,稱為龍薩派,皆被大恩上師妙音龍多加參尊者(喇嘛阿秋)完美無缺的繼承。尤其很多大成就者都認定:喇嘛阿秋為無垢光尊者和龍薩娘波的化身。所以我們的傳承非常清淨,亦極具加持力。尤其是喇嘛阿秋的上師昌根阿瑞(仁珍汪修)仁波切給喇嘛阿秋授記:龍薩派是極其清淨的傳承,對眾生有很大的利益,你以後攝受具備根器的弟子時,一定要把龍薩派無間斷地傳下去。現時我們所講授的《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不共同前行中的上師瑜伽,正是甯瑪巴龍薩派的傳承,它的加持是圓滿的,此為第一種殊勝。


第二、上師的功德圓滿。依諸多經論所言,具德上師應當具有見道以上的功德。此見道指證悟初地,已圓滿對上師的信心與對眾生的慈悲心等功德。並且,登地菩薩已斷絕墮落(輪回)與煩惱(輪回之因),已經具備救度輪回中的眾生的能力。此義如無垢光尊者所言:“證悟(任)何時(候亦)無有變化相,彼若證得具有諸功德:自心恒具無常出離心,呈現無有偏袒之誠信,大慈大悲等顯諸功德。”我們的根本上師喇嘛阿秋已即生證悟普賢王如來之密意,且已成就最極稀有之虹光身,如同大悲觀世音怙主,“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即生顯現無量無邊的利生事業,度化盡虛空際之如母有情。因此上師的功德是圓滿的,加持也自然是圓滿的,此為第二種殊勝。


第三、自己的信心圓滿。外境中,傳承和上師的加持雖然圓滿,但要納入自相續,必須要具備信念。“信為道源功德母”。往昔的一切諸佛菩薩、印藏兩地各宗各派的祖師、漢地歷代的高僧大德,如禪宗二祖之于達摩祖師,不都是因圓滿的信心而獲得加持與證悟的嗎?可是有的人不去培養自己內在的信心,僅僅把一切放到外境上,以為上師給自己摸個頂、按個手印、念幾句咒語、給一點加持品,就是真正的加持了。上師的這些方便詮示當然有加持,但是否對你有很大的利益,主要還是取決於你是否有圓滿的信心。如果弟子是上品根器,對上師的信心極強,不要說摸頂,弟子僅僅見到上師,就能開悟證道,如那諾巴謁見諦洛巴,以及慧能大師初聞五祖尊名即生信心,這樣的勝例也是有的,但太少了。尤其在末法時代,眾生信念薄弱而煩惱沉重,這樣的利根者如同白天的星星,實在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應當勤修上師瑜伽,不斷地培養和生長自己的信心。達到一定的時候,信心自然會圓滿,成為第三種殊勝。


往昔善星比丘對釋迦牟尼佛生起邪見,做了誹謗,結果墮入地獄之中。業報現前時,他無法承受地獄的痛苦,方知佛語不虛,於是一心祈禱釋迦牟尼佛:他現在真正知道佛陀講授的才是正法,所以他願意修持正法,以解除痛苦,祈請佛陀賜予加持。於是釋迦牟尼佛現前,對善星比丘說:我給你講授皈依的修法,至於是否依教奉行,還得看你自己。從中我們看到,即使佛陀本人也無法象把石頭扔到樓上一樣,將善星比丘遷轉到清淨刹土之中,而是以講法的方式使弟子精進修持獲得加持。所以,上師給弟子講經說法,就是上師在賜予真正的加持,弟子能否納入自相續生起功德,就靠弟子對上師的信心以及修法中的精進。這種加持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品。並不是說上師的加持力有強弱,而是弟子的信心和精進有強弱,才呈現三品的區別。弟子要是具有上品的信心和精進,他就能夠獲得上師上品的加持;要是信心和精進為中品、下品的話,所得到的加持也就為中品、下品。要是沒有信心,又不去精進修法,那麼永遠也得不到加持。上師的加持猶如漁鉤,弟子的信心猶如魚口,這兩種因緣不和合的話,漁鉤在大海裏放上一萬年,也無法釣上一條魚。弟子若能以信心獲取上師的加持,就如魚口咬上了漁鉤,一刹那就能被釣起來脫離無邊輪回深海。


不知道這種含義的人,天天東奔西跑,這邊受個灌頂,那邊求個傳承,到處朝拜,總是不能安定身心,認真聞思修習上師傳授的法。如果像猴子掰包穀一樣的依止上師,信心會生長嗎?長年累月把時間花在路途上,精進會具足嗎?藏族人有句俗話:“狗到處跑肯定會挨石頭,人到處跑肯定會遇麻煩。”


昨天來了一個居士,對我講他在藏地的“流浪記”。我覺得這樣一個漢族居士,千里迢迢來到藏地,人生地不熟的,實在不容易,誰能說他對佛法沒有信心呢?但另一方面,他又不知道怎樣保護和增長自己的信心,不能善加利用。這讓我想起我在漢地期間,也遇到過許多佛教愛好者,有的對密宗很感興趣,想瞭解,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善知識;有的對密法具有信心,也想修持,卻又不知道怎樣入門。在末法時代裏,人心龐雜,物欲橫流,而漢地還有這麼多善根深厚的三寶弟子,真是值得讚歎。可是有些虔誠的佛教弟子沒有遇到明師指點,未能踏上實修之道,不知道怎樣運用自己的信心去求取解脫,以至於空過此生,未來依舊流轉輪回,這又實在令人感到惋惜和悲憫。好比一個人擁有一輛汽車,本來可以幹一番事業,但卻沒有開車的技術,只好用牛和馬來拉著車走。我們如果通曉了上師瑜伽,就可以極快地圓滿自己的信心以及一切功德,如同掌握了駕駛技術,就可以開著汽車飛跑。因此,我就對他說:你要是對於佛法真正有信心,想在今生獲得解脫的話,何必這樣到處周遊呢?往昔的一切佛菩薩沒有哪個是跑破了鞋子而成就的,而是坐破了墊子才成就的。釋迦牟尼六年住山洞,也是以安住于禪修為根本。以前我對漢族弟子也說過:漢地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善知識,只是由於環境的染汙,證悟者稀少。你們發心到藏地求法很好。然而已經知道如何修法之後,再長期居留藏地,我不一定會讚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依據諸大聖教言,作為一個修行者,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安定下身心,一心修法。


有人說:藏地有殊勝的聖地,到聖地修法可以得到加持。加持的含義上面已經講過,姑且不論。諸佛菩薩的加持難道不是周遍法界嗎?我想諸佛菩薩不可能只加持藏地,不加持漢地吧。所以最關鍵的還是信心。藏地有蓮花生大士以及許多大成就者居住過的聖地,而漢地也有很殊勝的聖地,例如,峨嵋山是普賢菩薩的聖地,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聖地等等。漢傳佛教歷史悠久,各地有許多名山古刹,都是高僧大德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按說也是具備加持力的聖地。所以,掌握了修法的方式,尤其是具足出離心與信心以後,在任何地方修持都是一樣的。


從上我們主要講了為什麼要修上師瑜伽,其中介紹了圓滿三種殊勝,以及何為上師的加持,如何獲得加持等等。以下我們主要講如何選擇和依止具德上師。


首先我們要知道修持密法的根本為上師,如龍薩娘波尊者在《金剛經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中說:“上師身為僧、語為法、意為佛,具足外三寶;總集加持之根本、賜勝成就之來源、一切事業之主尊,為內三根本;(具備)密意不動之法身、無遮顯相之報身、事業無勤之化身,為密三身。上師為九至寶之本體,故應起信念也。”面對如此殊勝的上師,弟子若做少許損害乃至令師不悅,都會成熟沉痛的果報;弟子若做少許的供奉乃至令師歡喜,都將圓滿福慧二種資糧,最終獲得解脫。因此,上師乃害利之重要對境。


在依止上師以前,我們先要謹慎地觀察和選擇。為什麼要謹慎地觀察上師和選擇上師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喇嘛仁波切的教言《甘露妙音》中說得很清楚:濁世魔王及邪魔,融入騙子師相心,欺騙諸眾愚癡者,彼是邪魔惡知識。不觀導師而依止,則如弟子飲劇毒。”如是所言,此教證特別為我們指出濁世之中有許多“騙子師”、“惡知識”。如果不幸依止了這些“邪魔”,“則如弟子飲劇毒”。有的惡知識特別善於偽裝成善知識,說自己是某某如來、某某菩薩的化身……這些大家一般都能識別,因為哪有自己說自己是佛菩薩的善知識呢?


現在有很多虔誠的三寶弟子,出於對法王如意寶和喇嘛阿秋等高僧大德的信心,專程到雪域藏地朝拜、供養。回到漢地後,宣揚他們的功德,介紹五明佛學院和亞青寺等等。有的還利用先進的傳播媒體,把這些內容放在互聯網上,這是非常好的。可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負責任、令人費解的“簡介”,不知道到底是在宣揚善知識的功德,還是在宣揚他自己的名聲?本來像法王如意寶和喇嘛仁波切這樣的聖者,無論從哪方面觀察,都堪稱真正的善知識,猶如金子,即使放在地上,光色也會普照天空。


談到網路,有的居士把我的照片也放在網上,可是缺乏介紹性的資料,就一再催促我寫。我說這實在沒有必要。因為我在藏地以及漢地講法時,只是作為一個翻譯者而已,自己從來沒有以上師的身份給他人講法。我們的根本上師就是喇嘛阿秋,我用翻譯的方式,在喇嘛仁波切和信眾之間起個聯結的作用,但真正的上師還是喇嘛仁波切。雖然上師及諸大成就者認定我為活佛轉世,上師大恩攝受我十四、五年來,一直不斷的賜予教誨和加持,還予以讚揚和授記,但是我深深明白,上師的功德如同大海一般深廣,我所得到的僅僅是一滴水而已,所以我現在具不具備做上師的資格,我自己清楚。像我這樣的凡夫,寫什麼簡介呢?世上的普通人誰都可以給自己寫個簡介放到網上,但這有什麼利益呢?如果你們真實有這種發心,最好把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寶的法像照片放到網上,尤其把兩位聖者導師關於共同乘法的一些教言,比如對業力因果、善惡取捨的開示等等放到網上,讓更多的人瞭解佛法。但我認為密乘當中的一些不共教言不宜放在網上,以免造成洩露密法的過失。這樣如法的把一些資料放在網上的話,功德無量。為什麼呢?因為兩位尊者是真正的佛,美名傳遍全世界,很多人都想多瞭解他們的功德。即使難以按照他們的教言去修持佛法,只要或見或聞,臨時生起一刹那的信心,也已經種下了成佛的種子,終將獲得解脫。此義如無垢光尊者所言:“此諸怙主殊勝上師,若誰見聞憶觸,亦撒播解脫之種子,摧倒輪回之故,即諸佛事業一同,引導解脫道故,具殊勝之緣。”(《大圓滿心性休息?三處三善引導文菩提善道》)。因此,在末法時代裏,龍蛇混雜,我們應該仔細地辨別。這是要觀察和選擇上師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壽命無常。如果我們的壽命是永恆的,臨時找錯了上師,未來還可以慢慢再找,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這個寶貴的十八種珍寶人身(八閒暇十圓滿之人身),隨時可能臨終。一旦失去後,何時再擁有?在昨天講授“暇滿難得”中,說得很清楚,極難再有第二次機會。今天的暇滿之身,是往昔無數世、無量劫中行持善法的果實,因此極其稀有,應當善加利用。


正因為人身難得、生命無常,我們才應選擇一個傳承清淨的具德上師,作為永恆的依怙。世間人選擇伴侶時,尚且很慎重,因為關係到一生的幸福。修行人選擇上師時,更應當慎之又慎,因為關係到未來生生世世的幸福。前面已經講過,我們要依靠上師的加持獲得證悟。如果上師是善知識,則能用不同的法調整我們的自相續,引入解脫道;如果上師是惡知識,則會把我們牽引到三惡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誰願意承受這樣的痛苦呢?
在這裏為什麼給你們反復講前行呢?因為我覺得對於初行者(還未具備了知、覺受、證悟之歷程者)而言,前行是基礎,沒有必要一開始就傳授正行。行者以後的修法,是在正道,還是在偏道、邪道之中,主要取決於行者的前行基礎。如同建房子時,地基打得越好,上面修的房子就越穩當。否則,恐怕會出故障,甚至垮掉。你們在漢地可能也聽到、見到過,有的人開始時對佛法很有信心,自己還是修行人,可是越到後來信心越弱,有的甚至已經談不上修行了,還對佛法產生誹謗。這就是基礎不扎實而出現的過失。


所以在長期的修法過程中,若能堅持觀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我們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對修法的精進,時時刻刻都會具足。因此,我們就容易獲得上師的加持,究竟還能圓滿五道十地的一切功德。好比春天播下的種子,你要是不再管它,種子可能會乾枯至死;你要是勤於澆水施肥,種子不久就會開花結果。


現在,我們解釋一下“上師”這個名詞。上師總括分為六種,如法王如意寶在《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中雲:“總師引師誓言灌頂師,酬懺師與令解心續師,以及竅決傳承諸上師。”


一、總師。也就是一般上師。凡是對自己說法,使自己獲得微少利益者為一般上師。但未使自己獲得出世利益者不叫上師,因未能使自相續獲益。調整自己三門之煩惱而講授對治法者才叫上師。違背普通人和違背一般上師,比較起來後者的過失更大。


二、引師。賜予皈依戒等,將自己從無道與邪道引入正道法門者,為引導上師。


三、誓言灌頂師。即賜予灌頂者。灌頂是當下所傳之法,誓言是此後所修之法。


四、酬懺師。做懺悔、酬補之境者為酬懺上師。如果你犯了戒,到某上師面前作懺悔,不僅靠你自己之力,而且此上師也幫助你懺悔清淨,成為你懺悔時所依止的對境,所以叫酬懺上師。


五、令解心續師。講授續部之法者,即是令解心續之上師。心續指上師講授的極密續部諸法,即使所講為顯宗諸法,也包括在續部含義之中。


六、竅決傳承上師。賜予甚深竅決者,如以“無上竅決法”,“成熟口訣法”方式傳法者,稱為竅決傳承上師。


“上師瑜伽”這個名詞裏面的“上師”,是指已經給自己賜予灌頂、講解續部或傳授竅決的上師,稱為自己的三恩上師,也叫根本上師。


我們怎樣觀察和選擇善知識作為所依止的三恩上師呢?簡而言之,就是觀察這位善知識是否具有清淨的傳承,是否具備登地菩薩以上的功德。若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就沒有救度輪回眾生的能力。詳而言之,這位善知識必須具足聞思修的智慧。也就是說,他依止他的上師聽聞過顯密諸法,並通過思考通達法義,已納入自相續。修持深奧的生起及圓滿次第,並獲得自在的禪定。以五道十地而言,自在的禪定是指見道以上的功德。


現在有些人僅僅在口頭上說:把心安住在清明的見解當中,或者是明明了了的狀況之中,或者說一切妄念都是自心所現等等。但這些都可以通過文字而稍許瞭解。即使一個不相信佛教的人。看一些佛教理論後,只要把這幾句背下來,他就會稍許講解智慧當中的含義,但他就是善知識嗎?所以,能否講解“明空不二”一個名詞,並不能作為判斷他是否善知識的標準,要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去尋找善知識,這是相當重要的。


善知識應當圓滿具足內外一切功德,如無垢光尊者所說:“證悟何時無有變化相,彼若證得具有諸功德:自心恒具無常出離心,呈現無有偏袒之誠信,大慈大悲等顯諸功德。”因此,在“內”的功德當中,最根本的就是“無有偏袒之誠信”和“大慈大悲”。
“偏袒”指什麼?就是指私心我執、贊自毀他。比如在宣揚讚美自己的宗派和導師時,隨便誹謗其他的宗派、詆毀其他的導師等等。


“無有偏袒之誠信”指什麼?就是指見道以上所具備的大平等信念。什麼叫大平等信念?就是對自己的上師以及自他宗派的一切導師以及一切眾生,都具有不可思議的信念,這才是具德善知識的標準,也就是前面所講的圓滿的信心。如大恩根本上師喇嘛阿秋每到一處聖地時,就撿一顆普普通通的小石頭,放到自己的嘎吾盒(盛裝加持品的藏式金屬小盒)裏,天天戴在身上。有人問為什麼,喇嘛仁波切說,即使是一個小石頭,它也具備一切諸佛菩薩的壇城。又如往昔噶妥寺的司德仁波切,看到狗的時候,他也給狗頂禮。因為在他的眼裏,一切顯現都是清淨刹土。安住于大平等信念中的善知識,已經斷絕了偏袒之念,不會一面對甲產生信心,一面對乙產生誹謗,如同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無有偏袒私心。


觀察善知識“內”的功德時,還要看他對眾生的慈悲心如何。如果他已證悟見道以上的見解,自然會呈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樣的善知識真實堪為眾生的上師。需要注意的是,慈悲心之根本具足在內心裏,而不是僅僅流於表面。舉個例子,在漢地人們都覺得放生是一件好事情;只要是樂於放生的喇嘛,人們都願意相信他是一位具有慈悲心的善知識。於是出現了很多人到漢地去放生。一方面看來,通過放生畢竟挽救了很多生命,確實很好;另一方面,放生者的發心如何呢?如果僅僅是為了個人的名利以及其他的欲望,那就如《毗奈耶經》所說:“利養及名聞,愚人所愛樂,能壞眾善法,如劍斫人頭。”在前行“業之因果”中也講得很清楚,善惡的界限與輕重,主要取決於發心,而不是外表。所以在依止上師之前,先要做好深入細緻的觀察。


“外”的功德指什麼呢?最主要的就是守持戒律,釋迦牟尼佛示現涅盤前,阿難等弟子問佛涅盤後,眾弟子依止誰為導師?佛說以戒為師,如《佛遺教經》等所雲。如今在濁世中,一位善知識必須守持戒律,才能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佛在教言裏,反復讚歎並勸請弟子守持的就是別解脫戒。


上面講了選擇上師,下面講依止具德上師。


當我們通過仔細的觀察,選擇了一位善知識作為自己的上師後,應當生稀有想,生歡喜心,懇切發願,如法依止上師。如全知無垢光尊者《三處三善引導文菩提善道》中所言:“世上曇花難生出,如是諸佛亦難出,化身殊勝善知識,亦難出生於世間。”“此諸殊勝善知識,廣大密意如虛空,光明等持如日月,無量智慧如大海,猛厲大悲如瀑流,意性堅固如山王,無垢清淨如蓮花,為眾平等如父母,自成功德如寶藏,引導世間如善逝。勝士一分之功德,極為稀有難衡量。”“吾今見師且依止,當生歡喜並發願,一切生生世世中,依止真實善知識,願其恒以大悲攝,願吾速得上師位。”“願諸信眾一切生,依止上師令歡喜,慈悲攝受祈加持。”


因一切佛經、續部、論典從未宣說過不依止上師而能成佛,故蓮花生大士曰:“上師至要汝應知,千劫佛陀難比擬。皆因千劫一切佛,悉皆示現隨師相。將來亦無任何佛,不曾追隨親教師。”


至於依止上師的方式,我們按照龍薩前行,從身、語、意三方面來講述。


一位具德上師,不會欲求世間的福報,不會貪圖供養。但是弟子為了積累自己的福德資糧,應當向上師供養飲食、財物、資生之具。身做頂禮、經行、侍奉等,並斷絕身業的過失。尤其應當依止上師的教言精進修法,才是上品的供奉。


如喇嘛阿秋依止上師昌根阿瑞仁波切四十四年,為上師做侍者。在糧食緊張的困難時期,喇嘛經常把自己的口糧供養上師,自己餓著肚子修法。四年前虹化的大成就者阿曲尊者(四川新龍縣人,1998年8月29日圓寂)也是如此。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尊者和大家一樣面臨饑餓的威脅。但為了省出一點糧食供養上師,尊者在很長一段時期,兩天才吃一點糌粑,然後把節省下來的糌粑全部供養給香巴克珠上師。雖然兩天才吃一點東西,尊者仍然堅持每天磕大頭、誦經修法。在此期間,僅大禮拜(大頭),尊者就做了二十五萬遍。


這些了不起的大德,都是因如法依止上師,精進修持令上師歡喜,而獲成就的,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楷模。反之,弟子要是對上師做出不如法的行為,果報也是很嚴重的。在《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文》中,有這樣一個公案:有一位上師,是大成就者。他有一位弟子,是個法師。一次弟子正在講法時,上師以乞丐的形象來到他面前。弟子不好意思在大庭廣眾之中頂禮上師,便裝作沒看見。集會散後,他立即去拜見上師。上師問:“剛才為什麼不頂禮?”弟子說:“我沒有看見上師。”話剛出口,兩顆眼珠就落到了地上,於是弟子馬上懺悔。經上師加持,弟子的眼睛才恢復。


其次,語業方面。


他人如果誹謗上師,做弟子者應當回遮。在他人面前,應當宣說上師的功德。因為我們依止的根本上師稱為三恩上師,對我們有大恩大德。為什麼稱為“大”?父母親有生身之恩,老師長輩有教育之德,但這些世間的恩德尚不足以解脫我們的輪回之苦,所以父母師長的恩德不及上師恩德大。諸佛菩薩為了救度我們脫離輪回之苦,無始時來一直在賜予恩德佑護,然而我等凡夫眾生由於業障深重,無法顯現出諸佛菩薩的清淨形象,也無法直接聽聞到他們的法語教誨,一切還是要依靠現前的上師,所以諸佛菩薩的恩德也不及上師恩德大。上師為九至寶之本體,故無垢光尊者曰:“(上師)于所化眾生前,其恩較佛更大,具如是功德,今生便成熟解脫深道。”我們能在自相續中生起稍許功德,也正是靠現前根本上師的恩賜,所以應當回遮他人對上師的誹謗,宣揚上師的功德。


在對上師講話時,應順合上師的心意,言詞溫雅,態度恭敬,斷絕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等語業的過失。


意業方面,內心應當恭敬、信奉,祈禱上師,憶念上師的功德,思維上師的教誨,觀修上師瑜伽,並斷絕貪、嗔、癡等過失。所謂“觀師為真佛,得真佛加持;觀師為凡夫,得凡夫加持。”總之,將三門無別供奉上師,對上師的吩咐依教奉行,遵照上師的教誨勤修正法,就是依止上師的要點。大恩上師喇嘛阿秋在《頌揚妙音》中說:“吾初依止上師時,起始奉獻身語意,意衷慈愛緣由此。中期恭敬上師時,身與財富無吝獻,佈施竅決緣由此。後來尊前為使者,凡言遵命諸照辦,無別教言緣由此。”


我們只要學會如法地依止上師,必然會令上師歡喜,迅速圓滿二種資糧。三種歡喜中,修行供養為上品,真實能令上師歡喜。如《功德藏》雲:“若有財物供上師,身語恭敬承侍事,何時一切亦不毀,三喜之中修最勝。”


談到依止上師,我們順便再講一下相關的問題。有人說皈依”就是皈依某個人,從此以後,再也不能依止其他的善知識,但這種說法與經論中的教言不相符。皈依之時,皈依師是應當按照儀軌給弟子授皈依戒,但這只是一種方便詮示而已。弟子所皈依的物件是三寶,是釋迦牟尼佛、法及僧,並不是某某個人。


有人要問:上師身為僧,語為法,意為佛,集三寶於一體,難道不可以皈依上師嗎?而且在密乘中,有“皈依上師”的講授。是的,一位具德上師是尊貴的,不僅集三寶於一體,而且是九寶之尊(此義如前所講),我們是在瞭解了這位具德上師的不共功德(具備三寶)之後,而皈依三寶,而不是在尚未知道其是否具足功德的情況下,盲目的皈依某人。這個含義我們要知道,不然會鬧出笑話。前些天我還在醫院,有人說要皈依我。我說:我自己都經常生病,連自己都拯救不了,又怎麼能拯救你呢?如果是法王如意寶和喇嘛仁波切這樣的聖者,無疑可以作為你我的皈依境。因為,臨時我們的煩惱沉重不能見到他們真正的佛相,他們其實就是釋迦牟尼佛。雖然這些聖者有時也示現病相,但這正是他們修持自他交換菩提心的功德顯現,哪會等同凡夫的疾病呢?《維摩詰所說經》雲:“菩薩疾者,以大悲起。”“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複病。”然而像我們這樣的人,只能用詮示的方法,依靠儀軌給信眾傳授皈依,真正的皈依境還是三寶。


下面,我們開始講解違師過患,也就是說,已經依止三恩上師接授了灌頂,聞到了續部的教言,並且得到了竅決法後,如果違背上師的教誨或者誹謗上師等等,會有什麼過失和罪障呢?


《觀世音金剛橛續》曰:“依止導師得成就,若于彼師起誹謗,其受地獄劇痛苦。如若此境暫脫離,百千俱胝劫之中,亦難見聞佛法也。”


從中我們看到,誹謗上師的果報就是墮地獄。那麼,什麼叫“誹謗上師”呢?字面上,“誹謗”就是說壞話的意思,這裏代指一切侮辱性的言行以及損傷。口頭上的誹謗是由內心而生。如果弟子依止三恩上師後,認為上師不具備功德,所言所行都是一種非法邪行等等,在內心生起堅固的邪見後,未能發慚愧心馬上懺悔,反而付諸言詞,甚至對上師做出傷害之事,就造下了誹謗上師的嚴重罪業。


作為一個凡夫弟子,尤其是初行著,往往自認為對上師的信心很強,其實恰恰相反,是很弱的。面對上師的一些如理如法的言行舉止,弟子一般都有信心;當上師的顯現異乎尋常時,弟子難免就會產生疑惑和分別。此時一定要善於護持和調整自相續,思維一切都是因自心不清淨而顯現,應當憶念上師的種種功德,觀想上師的本體清淨無垢,一切示現都是為了調伏我等弟子,是具有密意的,如同諦洛巴予以那諾巴的種種考驗。弟子如果沒有謹慎地護持自心,任憑分別妄念滋長蔓延,就有產生邪見的可能,甚至導致誹謗,成為墮入金剛地獄之因。


假設有一個人每天殺死一萬條生命,此人壽命為一百年,那麼他一生中殺生無數,罪惡累累。但(只要不犯密乘根本戒)他死後不會墮入金剛地獄,至多墮入無間地獄。而一個誹謗上師的密法弟子,如果沒有懺悔清淨,一定會墮入金剛地獄。其中的痛苦,是十八地獄無法比擬的,一旦墮入金剛地獄,是極難解脫的。即使脫離金剛地獄,在無數劫之中,也很難見聞佛法。這種果報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者務必先選擇具德上師,再做如法的依止。
在漢地,有的人對密法,尤其對上師瑜伽沒做好瞭解,誓言與學處一概不懂,將依止上師當做遊戲,就如同凡夫間的交際一般。只要看到新來的喇嘛,覺得有新鮮感時,就跑去受灌頂,求密法。日後不感興趣了,將上師與法象玩具般的一概捨棄,無形中已經違犯了十四根本戒中的第一條與第二條根本誓言。還有的依止了上師以後,才開始觀察上師,慢慢發現自己好象上當受騙了,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於是以煩惱心造煩惱業,毫無顧忌,大肆誹謗,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違師過患”,什麼是金剛地獄……。


法王如意寶經常說:若具備信念者,依止的上師越多越好;若不具備信念者,依止的上師越少越好。因為一個上品根器者具備上品的信心,了知一切善知識都是諸佛菩薩為度化不同眾生而方便呈現的不同形象,所以他不會把任何過失放到善知識身上,而是時刻檢點自心。在這種情況下,依止的上師多多益善,可以廣聞博學,如阿底峽尊者依止過153尊上師。不具備這種信念和智慧的人,如果自不量力,依止的上師越多,自己的分別比較之念越重,也就越容易誹謗造業。在這種情況下,依止的上師越少越好。事實上,法王如意寶是真正的佛,然而法王常說:自己的根本上師就是托嘎仁波切。其中的密意,我們可以領會一二。


知道違師過患後,我們需要瞭解懺悔的方便。


當自己的身語意做惡犯戒時,即已違反誓言,應該立刻懺悔,不要讓罪業過夜。否則,到了第二天,就需要十倍的懺悔;一天過後,需要依會供做懺悔(才能清淨罪業);再往後,必須依止上師做懺悔,如果違反根本誓言(密乘根本戒)的次數超過自己的歲數後,再做懺悔,已經悔之晚矣,今生不可能懺悔清淨,來世必定墮入金剛地獄。有人要問:這個說法有教證嗎?當然有。《前行引導文》中引用了《三味耶莊嚴續》曰:“倘若其人謗上師,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慚愧懺悔淨。若超自歲作懺悔,金剛薩埵不攝受。”比如弟子是三十歲的話,當誹謗上師的次數達到三十一次時,他才發心懺悔,但懺悔之王金剛薩多埵不會再攝受他,意思是他必然會墮金剛地獄。當然,事後的懺悔如同亡羊補牢,並非毫無裨益,因為可以影響到墮獄時間的長短。但他會到金剛地獄去一趟,這是肯定的。


因此,我們一般人在信心不穩固,煩惱沉重的情況下,應當時刻在懺悔心中修持。如早上起床後,應念誦108或21遍百字明咒,願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不生。每天勤修懺悔儀軌。至於具體的懺悔方法,我們在前行“觀誦金剛薩埵”一節中,已經講過,以具足四力為要,這裏不再重複。


在教授了懺悔的內容後,龍薩娘波尊者又特別指出:“故不應觀上師過失,當憶念功德而依止也。”在依止上師以前,應該詳細觀察,甚至可以直接問:你的上師是誰?傳承是怎樣的?從普賢王如來到你,傳承是清淨的嗎?有什麼依據?等等。還應當問:你在上師面前聞思過什麼法?之後是如何修證的?你現前作為一位傳法的上師,是誰的允許?你是否具有清淨的戒律和圓滿的菩提心,具備做上師的條件?有什麼證據?等等。


但依止上師以後,再不能觀察上師,尤其是三恩上師的過失,應當憶念上師的功德。即使上師在街上殺牛殺羊,弟子也要觀想為真正的具德上師。若覺得上師的行為有過失,則應自相呵責:這是我自己的心識、眼識不清淨所現。上師的行為無可挑剔,是具有密意的。假如上師表面上似乎對自己十分厭惡或者顯忿怒相時,弟子也不應捨棄上師,甚至起嗔恨心,而應想:肯定是上師觀察到應該以這種方式調伏我的分別念,考驗我的信心。過後于上師心情平靜時,弟子再到上師面前懺悔。即使弟子眼見上師已墮入地獄,痛苦不堪,弟子也要把上師觀作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並生清淨信念:上師大悲承擔眾生業障,到地獄去度化有情……。總之,如經雲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弟子對上師的種種顯現,若觀為過失,則成墮金剛地獄之因;若觀為功德,則成為解脫成佛之因。如老太婆觀狗牙為佛牙,虔誠供養祈禱,最終獲得解脫。


以上主要是從弟子的角度講的。另一方面,上師如果沒有圓滿自己的斷證功德時,尤其於此五濁惡世,眾生煩惱沉重,信心薄弱,自己還不具備度化眾生的能力時,又何必急於攝受弟子呢?難道忍心讓依止自己的弟子因誹謗上師而墮金剛地獄嗎?所以自己是否有做上師的資格,應當捫心自問。


以前在亞青寺,喇嘛阿秋曾經勸請我灌頂等等,但考慮到方方面面,我向上師說明了暫時不想傳授灌頂的原因,上師也就不再勉強。為什麼呢?因為在灌頂時,灌頂上師還應當講授學處與誓言,例如續部共同誓言,十四根本戒以及無上竅決法中上師三門支分出的二十七條根本誓言與二十五條支分誓言等等。若弟子不守持誓言,上師就已經具有一些過失了。


如華智仁波切的一位弟子叫喇嘛龍朵(為本傳承祖師之一)他曾經說過:今生如果不攝受弟子,自己即獲虹身成就,但今生已經攝受弟子了,身體不得不留在世上。本來像喇嘛龍朵這樣的大成就者,攝受弟子與否,對他的法界並沒有什麼影響,然而在外表顯現當中,還是給後人做了這樣的方便示現。


因此我在亞青寺從來沒有傳授灌頂。臨時講解一些法,也是上師的吩咐。上師年齡也很大,不可能經常為種種弟子傳授不同的法,就要我講。但我只是以翻譯者的身份幫上師與信眾做個溝通而已,至於講法,雖然憑少許的理解,我也能以不同的方式講解一點,但誰不害怕無欺因果呢?就算臨時能躲過信眾的眼光,但還能躲過臨終時的痛苦、恐怖以及臨終後閻羅王的神通鏡嗎?那時,你在一生當中的所言所行,一切都會赤裸裸的呈現出來……。因為我自己不願意受不欲之苦,所以希望你們也相信業之因果,如法取捨。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上師瑜伽的觀修方式。為什麼不詳細講呢?一是因為行者應當按照各自傳承的方式,做不同的觀修,如格魯派觀修宗喀巴大師,甯瑪派觀修蓮花生大士等等。二是因為行者在實修中,需要上師因材施教,針對各自的根器,做更具體的講解和調整。加上本傳承是以竅決法的方式傳授的,有些不共的內容不宜廣傳,所以我們在公開的講解中,只講共同的部分。


在《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中,修持上師瑜伽時,應當觀想龍薩娘波尊者,或者自己的根本上師,具足種種裝飾及法器,安住於對面虛空中……然後按次序念誦祈禱文……(記錄者略記)。


其後,觀想上師賜予四灌頂(寶瓶、秘密、智慧、句義或極密灌頂),清淨自己三門的一切罪障及習氣,圓滿三身一切功德與果位。灌頂要分為三種:基灌頂、行灌頂、果灌頂。果灌頂不需要什麼標誌以及詮示,就靠前兩種灌頂而證悟果實之見。


初行者在接受無上竅決法解脫之見解以前,先要成熟本體中三身之功德。難道本體之中的功德,還需要成熟嗎?在其自性當中,無所謂成熟與否。但在表面上,無明二取的污點遮蔽自性功德之時,我們需要斷絕無明二取的污點,開顯本體中三身之功德,這個過程就用(成熟)這個名詞代替。正是為了成熟自己三身之功德,以及對一切密法具備權利,行者需要接受基灌頂。因此,基灌頂必須由上師親自傳授。弟子在受基灌頂時,若能當下悟道,證悟果實之見,就成為基果灌頂。但這種情況是稀少的。以後,上師用不同的標誌與詮示授予四灌頂,或者自己用觀想的方式接受灌頂,都叫行灌頂。在受行灌頂時,若能開悟證道,就成為行果灌頂;若未悟道,就叫作行行灌頂。


你們以後就隨時可以在一切佛菩薩面前領受四灌頂。若對蓮花生大士有信心,就在自己對面觀想蓮花生大士,祈禱之後,接受四灌頂。對文殊菩薩有信心者,就觀想文殊菩薩給自己灌頂……最後,觀想皈依境融入自身,於無別中稍許安住,再作回向。


如此觀修上師瑜伽,易獲加持,遣除修道中的障礙,這是臨時的功德。最終,自己的三門可與上師的身語意三金剛融合為無別,捷徑證得大覺果位。如《三句續》雲:“具勝恩德金剛師,祈請承事觀住頂,彼得諸佛尊加持。”《最極瑜伽大莊嚴續》亦雲:“修持讚頌念上師,唯此獲得佛果也。”因為上師就是一切佛菩薩本體與事業的呈現,所以修持上師瑜伽成為成佛之捷徑。


我們這次把一些必要的常識做了重點講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後隨著你們各自修法的進程,再做相應的傳授。


以此講解上師瑜伽之一切善根,回向遍空之際如母眾有情,皆與蓮花生大士、大恩根本上師無別證悟無死虹光身果位。


吉祥圓滿!


後 記


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為蓮師意之化身、大伏藏師龍薩娘波尊者著述,依竅訣部方式講解內外前行,賜予傳承弟子實修實證之甘露口訣。甯瑪巴龍薩派在歷史上一直秘傳,諸祖皆即生成佛。時值近世,因緣成熟,大成就者昌根阿瑞(仁珍汪修)仁波切為喇嘛阿秋授記曰:“吾有龍薩極清淨之傳承,今授與汝,汝于具器弟子,弘傳勿斷。此法于眾生必有大利益也。”尤其喇嘛阿秋被諸大聖者認定為龍薩娘波祖師之化身,故極具近傳之加持力。


法雲普覆,法雨普施,為利益漢族弟子,喇嘛仁波切特囑蓮師化身之心子普巴紮西活佛譯講此《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及諸大圓滿不共密法。上師譯筆流暢,語言自在,每講法時,皆以耳傳竅訣攝持,皆從自心證悟流露,故具獨到深刻之處。
此次有數名居士來寺朝聖,並向上師懇切請法,以至於淚下。上師體憫彼等誠意,抱病傳授龍薩前行。聞法者雖少,而四眾齊躋;雖數日即畢,而精華盡收。諸聞法者生大歡喜,認為“上師瑜伽”之講解尤其生動,對漢地道友當具極大利益。征得上師開許,為做記錄流通。普願眾生依此勝道,皆證上師密意功德。


又,上師反復教誡吾等:“捨棄前行無以證得正行,不依上師無以獲得解脫。”誠金玉良言,亦足以概括本論講解也。

聞法弟子記


2002年6月5日


祈請上師法體健無恙,祈請至尊上師永住世,祈請事業興旺日增上,加持與師如影不相離。


願您永具菩提心——《寧瑪資訊》編務組(合十)

資料提供:釋戒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馬 的頭像
    小馬

    藏傳佛教~十相自在宮殿

    小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