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有同學提問堪布有關業力的問題,堪布說業力的問題很難說清楚,只能說個大概.業力有兩種,一種叫引業,一種叫滿業引業和滿業。造善惡業後,此業能牽引眾生,生於六趣四生,受苦樂報,名為引業,這是就此業的因位而言。待到此業種子,在第八識中,薰習成熟,發為果報時,則能使造者,在六趣四生中,得種種身,享種種受,如強弱夭壽苦樂等,皆能令其圓滿,名為滿業,這是就此業的果位而言。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所以人死了以後就換身體,你的靈魂再去找一個身體。找個身體不是你自己能做得了主,自己做不了主,業力牽引著你。這個業力是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執著。執著過去生中,那個人我很喜歡他,那個人我很討厭他。很喜歡的,到他家投胎去了;還有一種討厭的也去,為什麼?跟他有仇,我到他家去報仇去。兒女跟父母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而滿業來講,就是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我們雖然都得的人身,每個人一生富貴貧賤、健康長壽不相同,這是屬於滿業。這就是修的這三種布施,布施用現下的話,就是為別人服務,那你服務的面愈大,你的福報就愈大。為一個家庭服務,那個福報小;為社會服務,福報就大;如果為國家、為全世界,那你的福報就更大﹗所以全心全力修這三種布施,所得來的果報。定業和不定業。定業是一定要受果報的業;不定業是不一定要受果報的業。善業和惡業。善業是良善的行為作業,如修五戒與十善是;惡業是惡劣的行為作業,如造作五逆與十惡是。共業和不共業。共業是招感共同果報的業因;不共業是招感各別不同果報的業因,如身體不同,苦樂不同等是。 所謂的共業是像軍隊你跟其他人都是士兵要前往作戰其他人殺敵人了,而你同樣有惡業,這是共業。個別業的部份是自己造作的業而言,果報自己承受,像共業的話,你的另一半是做惡業獲得財富,而你也取用,並沒有阻止他繼續造惡業來換取財富的話,那你也算是共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