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心交互作用與西藏研究


赫伯特.班森醫學博士 Herbert Benson, MD


哈佛醫學院醫學副教授,身心醫學研究院院長


我的講題是身心的交互作用。我要強調一些在過去十年間,我們有幸與西藏佛教界一起所做的研究。為便利解說,我將簡略回顧我們最早對靜坐的一些發現。我也將定義什麼是鬆弛反應,以及對這方面的研究如何演變成與嘉瓦仁波切以及西藏佛教團體的合作。


我們的工作可追溯到二十餘年前,那時我們對情緒會如何影響高血壓的問題發生興趣。為此,我回到哈佛醫學院的生理實驗室,當時克利弗.巴吉博士 Dr. A. Clifford Barger 是實驗室主任。在實驗進行期間,有幾位年輕人跑來,主要是跟我說,「為什麼不研究我們?我們相信可以控制自己的血壓;我們是練超覺靜坐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的」。這是一九六七年在哈佛醫學院,我心中不無遲疑地開始了對超覺靜坐者的一系列實驗(我願在此指明超覺靜坐並無獨特之處,那只是我們研究靜坐過程之生理變化時的第一個模特兒)。這項工作的合作者,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羅伯.奎斯.華勒士博士 Dr. Robert Keith Wallace 與阿契.威爾遜博士 Dr. Archie F. Wilson


我們把健康的靜坐者帶到實驗室裡,替他們裝上靜脈導管、動脈導管、量心跳數與心律的電極、量腦波的電極,以及可以收集他們呼出的氣體的面罩等儀器,用來測量他們的新陳代謝。


實驗共分三個階段。坐前階段、靜坐階段與起坐階段,各為二十分鐘。在坐前階段的二十分鐘裡,做完最初的測量之後,就請他們開始靜坐。從外表上,一點看不出他們的活動、姿勢有任何變化他們只是改變了思想的內容,他們用心用得不同了。在此持續的二十分鐘靜坐階段中,我們繼續測量他們的生理變化。在這之後,請他們恢復平常的想法。再一次,他們改變思想方式,氧氣消耗量這是一有關新陳代謝的醫學名詞有戲劇性的變化。


換句話說,他們整體的新陳代謝、整體的能量消耗,只因改變思想方式的簡單過程,而減少了百分之十六、七(請記下這些百分率,因為接下去會看到,在某些我們與西藏佛教徒所做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更高深的靜坐者會產生更大的變化)。


與氧氣消耗量改變相似的是呼出的二氧化碳量的變化,二氧化碳是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這些受驗者的確降低了他們的新陳代謝他們用不同的方式思想或靜坐,可以燃燒較少的身體燃料。


單由改變思想,也使他們的呼吸數從每分鐘減少為十三到十四次,而至每分鐘減少為十一到十二次。這並不是有意識地要呼吸得更慢,只是因為需要較少的氧氣而使呼吸次數減少。此外,肺部每分鐘的空氣進出量,經過最初的減少之後,又有一次相當大的減少。PO 並無變化那是動脈血的含氧濃度。這表示細胞得到足夠的燃料氧氣,它們只是使用得更少。動脈血的乳酸鹽急遽降低。高乳酸鹽值與焦慮、不安相關聯,而低乳酸鹽值與和平、寧靜相關聯。在此,我們找到打破男性記錄的最低值。肛溫沒有變化,這主要是告訴我們,這不是一種冬眠。


然後我們問一個問題:可能是睡眠嗎?在做靜坐時,氧氣消耗量(新陳代謝)的減少,在三至五分鐘之內開始,一直持續至靜坐結束。當平常的思想回來,新陳代謝也恢復正常值。與此對比,睡眠是緩慢漸進地減少,從一到二到三到四到五到六小時。此外,腦波的變化也與睡眠不盡相同。


我們相信在靜坐中發生的,是一種與壓力反應相反的反應。在壓力反應所謂的「抵抗或逃避」反應中間,新陳代謝會加速,血壓、心跳與呼吸數會增加。


在數年之間,我們找出有兩個必要的步驟,可以在靜坐中引發一種我們所稱的「鬆弛反應」。「鬆弛反應」ò戧跲超覺靜坐所獨有,而是任何包函由以下兩種基本步驟可以導致這些生理變化的過程所共有的:重複一個字、聲音、祈禱、念頭、短句或甚至一種肌肉活動;不理會來到心裡的任何其他念頭,且不抵抗地回到原來重複做的事上去。


這些教導,夾藏在宗教與非宗教的技術中,已存在幾千幾萬年了。我們發現這些方法的不同,只在誘發鬆弛反應所選用的字、聲音或祈禱文不同而已。譬如印度教傳統選用的字與猶太教傳統的不同,但所教導的方法都是一樣的。在基督教中,某些祈禱是由耶穌在世的時代演變來的,也包括同樣的步驟。這些祈禱至今仍保留在天主教與某些基督教新教派中。在藏傳佛教裡,常用的短句是「 嘛呢貝美吽」,一再一再重複。要點在於鬆弛反應乃是一種普通的人類生理反應,也是所有使用重複祈禱之宗教的一部分。


當這種反應重複地被誘發時,它可以抵抗壓力所產生的有害作用。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間,我們以及其他的實驗室,將之用於治療因相對的壓力反應所引起的疾病上,其功用已得到證實。鬆弛反應因此打入近代醫學,成為被推薦的治療方法,應用於緊張過度、心律不整、長期疼痛與失眠;也用來治療因癌症與愛滋病治療所產生之副作用;焦慮、仇恨與沮喪等精神狀況;經前緊張與不孕症;以及X光與外科手術之術前準備等等。在新英格蘭狄肯尼斯醫院以及美國與世界各地之醫院中,這些方法被用來制衡現代醫學的某些令人驚懼的治療方法,兩者可以配合得相當不錯。


但是我們另有一個疑問:如果如此簡單的一個心理方法即可引發這般深刻而健康的生理變化,那麼心智究竟可以作用到什麼程度,來引發其他的生理變化呢?為此,我們有幸得於一九七九年與嘉瓦仁波切在哈佛大學會面。那時我解釋了我方才討論的問題,並且請教嘉瓦仁波切,是否可以研究高深的西藏佛教靜坐法,如拙火瑜伽。


拙火瑜伽的修習,我第一次是從已過世的亞曆山朵.大衛 尼爾


注的著作中得知的。她於本世紀初化裝成一位西藏僧侶,游西藏,然後發表了她的見聞。她談到的見聞之一,就是看見僧侶們在隆冬做一種稱為「拙火瑜伽」的靜坐,那當然是一項宗教儀式。僧侶們是在測驗他們對拙火瑜伽修練的功夫,練這種靜坐,是產生身體的內熱以燒盡邪念的污染,你可以看到他們坐處周圍的雪被融化。事實上,他們修練的功夫如何,是由融化多大範圍的雪測量出來。也看到他們在隆冬用體內產生的這種熱,將身上披的那張以冰水浸濕的床單烘乾。


我請教嘉瓦仁波切是否可能研究這種行者。他同意了,因此才有數次去印度的遠征,研究拙火與其他的靜坐現象。


要瞭解拙火或者拙火的效應,我願意以我們西方對體溫調節的認識來引申說明。當一支動物或一個人被放到涼或冷的環境時,有兩種方法可以保持體熱以維持活命,那就是保持熱量與產生熱量。


讓我們先看產生熱量。溫血動物有多種方法可以產生熱量,其中之一是利用化學藥品的刺激,如腎上腺素、甲狀腺素或其他種化學藥品。腎上腺素與甲狀腺素是賀爾蒙,可以增進新陳代謝,因而產生熱量。動物也可藉由增加肌肉活動來產生熱量事實上,肌肉被稱作身體的「火爐」譬如以顫抖增加肌肉的活動,或是靠走動或做運動,都可以產生熱量。當人們覺得冷的時候,常會上下跳動或將胳膊前後擺動來取暖,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再看保持熱量。當我們被放在涼或冷的環境時,有兩種方式可以保持熱量非迴圈因素的與迴圈因素的。首先談談非迴圈因素的:為了減少熱量的損失,我們可以盤腿坐下來,減少身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使散失的熱量也相對減少。另一個方法是豎毛,這和人類沒多大關係,而動物可以將毛豎起來成為另一個絕熱層。動物還可以換生更厚更密的毛,以因應長時期暴露於寒冷之中;它們又可以貯存更多的脂肪在皮膚下層。我們人類則只需多穿些衣服,就能保持熱量了。


可以減少熱量損失的迴圈性因素如下:其一是將流到身體末端的血液冷卻。例如我們的手指很冷,因為我們減少流到手指的血量以防止血液變冷。事實上,我們的手指、 趾因天寒而變冷的原因,是為了儘量保持熱量給最需要的部位心、肺和腦。在涼或冷的環境,血管會收縮,因此使較少量的血液與皮膚接觸以減少熱量損失。身體的特殊部位表現此種冷卻作用較其他部分為強,以致身體的某些部分會冷到有凍瘡出現表示那裡的組織壞死了。這最常發生在手指、 趾與耳朵身體表面積暴露最大的部分其次是在 跟、鼻子、臉等部位。


上述的情況是正常反應。而在拙火所發生的,或說拙火聲稱所發生的,正與此相反。


在溫度應該降低的情況下,修拙火的僧侶們宣稱可以升高他們皮膚的溫度。


我們前往北印度去研究拙火。我們研究的第一位僧侶,是住在達蘭薩拉山中高聳的山脊上。那裡的氣溫大約攝氏十六度(印度),是一個涼至冷的環境。我們覺得既然相當涼,如果脫光衣服的話,手指、 趾一定會變得更涼。然而在這種環境,當拙火升起時,那僧侶手指與 趾的溫度都明顯地升高。


之後我們又研究了第二位僧侶,也發現同樣的現象 (注 )


  。那是在攝氏二十度,也算涼至冷的環境,那位僧侶修拙火時,手指與 趾的溫度也有明顯的升高;同樣這個例子,當拙火停止時,手指的溫度也降低了。我們研究第三位僧侶,又是在攝氏十六度的環境下,也同樣發現皮膚溫度上升。這裡所發生的,和一般人的預料正相反;手指與 趾應該因溫度降低而變涼,但是在修拙火時,手指、 趾的皮膚溫度卻明顯升高。


另一次遠征時,我們帶了一個攝影小組一起到馬那裡 Manali 。在那裡,我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研究修拙火的僧侶們。在認為是一年最冷的一天夜裡那段時間的第一次滿月,當時室溫是攝氏四度半,這些僧侶把床單浸到冰水裡,然後用這三呎寬六呎長,正在滴水的濕床單,把他們幾乎全裸的身體整個包在裡面。換了你和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發抖甚至凍死,但是這裡,在三、五分鐘之後,床單開始冒蒸氣,而在四十五分鐘之內,床單就完全乾了。僧侶們在黎明之前又重複做了兩次。那實在是不可思議。


然後,我們又試著測量修拙火時的氧氣消耗量,看拙火是否因為產生了額外的能量而發出這麼多的熱。因此下一步是帶著合適的設備,前來測量新陳代謝。氧氣消耗量的測量,是在一九八八年完成的,地點是在錫金座落於海拔七千呎的隆德寺。


我們研究了三位僧侶。其中兩位在修拙火中間與之後,整體的氧氣消耗量增加。大出我們意料之外的,第三位元僧侶不但新陳代謝沒有加速,反而顯著地減緩。如果你們記得,我們較早曾發現:在簡單的靜坐中,氧氣消耗量減少百分之十六至十七。這第三位僧侶,在他靜坐休息時,氧氣消耗量驚人地減少了百分之六十四,這是在休息時新陳代謝減緩最多的記錄。


他的呼吸次數,由正常的每分鐘十四次減少到每分鐘五至六次(我想這或許可以解釋,印度瑜伽行者為何可以被活埋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們把能量代謝降低到如此程度,以致從泥土中就可取得足夠的氧氣,維持長時間不死)。事後我與嘉瓦仁波切討論這些實驗。嘉瓦仁波切並不知道測量的數據,他說三位僧侶中,有一位拙火的功夫並不很高明。這樣的評估是正確的,不過那位僧侶顯然在其他的某方面非常出色!


我們經由這些實驗,發現靜坐過程可以引起身體上相當驚人的生理變化。這些變化,對於所有因壓力引起或加重病情的疾病,都有直接促進健康的意義。這些簡單的過程,對於這類疾病是很合適的治療,而且不會與現代醫學有任何觝觸。兩者可以同時使用,就像在新英格蘭狄肯尼斯醫院所做的。


我們會不斷研究,以求瞭解心智如何影響身體。為此目標,我們將繼續保持與西藏佛教界的關係,看能互相學習到什麼。同時,我們會將這些知識提供出來,希望可使人們在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情況下,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學習幫助自己。


聽 發問


問:你未曾提及的一個類似的問題是催眠。你研究過催眠的新陳代謝狀況嗎?


班森:研究過。催眠是一種類似恍惚的狀態。它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催眠稱為暗示前階段 pre suggestion phase ,這階段的生理,與靜坐及鬆弛反應並無區別;暗示給出來之後,生理上即有與暗示相應的變化。因此,催眠與鬆弛反應最初是相同的,但是後來就分道揚 了。


問:我得了乳癌,並且已經擴散到兩肺。我想知道如何可以治好我的癌症而免於一死。


班森:我確定這也是許多其他人擔憂的事。在狄肯尼斯醫院,我們有一個小組使用鬆弛反應對治癌症。我們以及其他人(注)的共同發現是,引發鬆弛反應的過程,似乎可以延長癌症患者的壽命。


此外,我們的小組還發現,伴隨癌症的焦慮與抑鬱所引發的許多心理上與生理上的變化,都可以反轉;病人在接受這個小組的醫療之後,較少抑鬱、焦慮與仇恨的心理。我們會繼續在癌症的醫療上使用這些有科學根據的身心過程。另一項值得注意的發現是,使用這種技術,可以明顯地減輕由化學治療所引起的 心與嘔吐。


問:你所敘述的那種可引起或看似可引起鬆弛反應的宗教傳統方法,聽起來是定點靜坐 One pointed meditation ,那是重複地一次次回到集中注意的一個句子或一個形象。你曾研究過不同種類的靜坐,特別是念心靜坐 mindfulness meditation 嗎?那不是要一再回到同一點,而是觀照到所有心中升起的念頭。


班森:在我們與其他人所做的研究工作中,都顯示一個共同的生理狀態一個門廊,由簡單的靜坐就得以穿越。一旦穿過這道門廊,如果你願意,你會以一更平靜、更包容的心出現,而後其他的思想過程,可以將生理帶往不同的方向。


西方醫學界目前正在做的是,研究在穿過那門廊之後如何利用一個人的思想。舉例來說,在癌症的治療上,現在所用的方法中,已包括了觀想體內的白血球攻擊癌細胞。至少現在有一個公式,有一條路可以循著走。希望藉著對西藏佛學與其他文化的繼續研究,尤其是博大精深的西藏佛學,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身心的變化。我相信這就直接證明了嘉瓦仁波切稍早討論的心智還具有影響其他生理變化的能力。


問:你們的研究都在強調氧氣。這些研究當中,可曾測量過二氧化碳量或PCO 量及血液的pH值?如果做過,有何發現?


班森:在練習鬆弛反應時,有輕微的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而非呼吸性酸中毒。我們並不完全瞭解這現象。我們測過呼出的空氣之二氧化碳含量,它與氧氣的變化相同。換句話說,呼吸的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比值不變。


問:代謝性酸毒症是定義為較大的pH值與乳酸鹽變化嗎?


班森:不是,是小量的變化。但是代謝性酸毒症與乳酸鹽變化所預期的相反。我們不懂是怎麼回事。


問:可否請你推測一下,在做了十多年這類的研究之後,會有些怎樣的可能性?你已很確定地證明可以影響某些生理變化。我想知道你是否想建立某種理論,以及你能看出什麼可能性?


班森:我們無法預測這項工作會將我們帶到哪裡?這對西方科學是比較新的東西。那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有幸與另一個潛心致力於研究利用這種心智狀態的文化互相交流,是如此地重要。這條路能走多遠,我並不確知,但是我覺得,如果認為我們所做的與現代醫學有任何違背之處,則是可怕的錯誤。將別人可以為我們做的與我們可以為自己做的適當地結合起來,是一項大挑戰。


問:比較高的地方對靜坐較好嗎?


班森:我不知道有任何證據證明靜坐在不同的高度會有差別。


問:小孩子在什麼年紀可以有效地靜坐?


班森:各種傳統都證明很小的孩子可以學靜坐,方法被簡化了,而且解說也不一樣;譬如可以讓一個小孩一面繞著圓圈走,一面背誦一個短句。這裡,我們又可以向其他文化學習應該如何發展;譬如在印度教文化中,小孩子從五歲就開始做這種修習。


問:你能否解釋諸如面罩、管子等儀器,怎麼會不使他們分神,不干擾他們的靜坐?


班森:有更甚於管子的,我時常感覺驚奇的是肛門溫度計,縱使有紛擾,他們仍然能夠集中注意力。那正是一個人對付妄念的方法將注意力返回到靜坐的焦點上。一個人將心智集中在靜坐的焦點上,根本可以不去理會像戴了面具這樣的念頭。這些實驗證明這是可以做到的。


問:嘉瓦仁波切向我們解釋心智有更細微的一面或許很多面不受身體的束縛。許多人對心智的這些方面有過經驗,而對於由外面測量或證明的可能性特別感興趣。你知道在這方面有何進展,以及你對此想法如何?


班森:我覺得這次的研討會,就是在談我們要嘗試去瞭解,並且去測量心智的較細微作用。這的確是未來的一大挑戰。


注:


. 見頁


. 此處所述之發現,曾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 Nature 》二九五期 1982 ,頁


. 大衛.史匹格博士 Dr. David Spiegel 與同僚也在從事類似研究。 EA08 01 


她谈到的见闻之一,就是看见僧侣们在隆冬做一种称为「 火瑜伽」

的静,那当然是一项宗教仪式。僧侣们是在测验他们对 火瑜伽修 练的功夫,练这种静 坐, 是产生身体的... 至文字片段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馬 的頭像
    小馬

    藏傳佛教~十相自在宮殿

    小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