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的北境,邊臨西藏的偏遠山區當中,有一個被稱作「樽」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第十一世紀時西藏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修行的洞穴所在之處。這個洞穴也就是傳記當中提到的,鴿子向密勒日巴尊者求法受教之處,也是密勒日巴尊者的姊姊供養衣服給尊者的地方。從長久以來一直到今天,這個被稱作樽的地區,一直都有禪修者掩關或獨居。自然而然的,這個樽地區已然成為了孕育大成就者的聖地。
這個密勒日巴尊者曾經掩關的洞穴及「樽」區的臨近山區也是當代的大修行者,喇嘛袞卻格西 閉關禪修及苦行長達二十六年之久的地方。喇嘛袞卻格西於1927年 (藏曆火兔年) 誕生於西藏的首府拉薩附近的桑布小鎮。他從小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立志完成這個心願。他在六歲的時候,就向父母稟明了要到色拉寺出家的決心。當然!他的父母因此而為這位年幼的孩童所作出的請求感到不安,當時正好他的一位叔叔也是色拉寺的僧人,他的父母最終還是讓步,並同意了他這項出家的請求。
袞卻格西在進行閉關之前,已經在色拉寺接受了完善的佛法教育,
再經過多年的努力學習而能夠瞭解並熟記聖教量,而且在三十二歲的時候通過了非常嚴格的格西資格考試。袞卻格西在學習的期間,又依止了他的根本上師赤絳仁波切,並親近其他多位具格的上師繼續的深造,同時陸續的接受所有的灌頂及灌頂的教授。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之後,袞卻格西已經精通了五部大論,及金剛乘的儀軌。這一切的學習,都為他日後的閉關修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袞卻格西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苦行僧及實踐家。他在掩關期間,從來不向其他的人透露自己的行蹤。他長年的居住在糧食缺乏的雪域裡,所依靠的便是他那甚深的禪定力及對修習佛法的信念。也正是因為他能夠正確的思維佛法,而令其身心調柔,從無剎那間忘失教授,並且能夠不斷的保持精進,以實證實修的方式完成了上師給予的所有教法。
袞卻格西出關之後繼續的留在樽區,教導村民們學習佛法並鼓勵大家實行齋戒。他也適時的示現神通,借以激勵村民對佛法產生增上的信心。在樽的期間,他也為村民們調伏了困擾當地多年的大力鬼王。如此經過了多年,樽區的僧俗二眾均已目睹格西各項神聖的事跡,諸如調伏魑魅,治療疾病,多處現身或到較富庶的鄰村為樽區的村民們勸得生活物資。據聞格西具有廣大的證量,能夠自在的掌控內外的四大,並適當的以神通力來饒益有情。也有人曾經目睹格西走路時腳不著地,離開地面有好幾寸。我們縱觀格西的畢生事跡及言行,再根據漢傳大藏經的《雜寶藏經》,《佛本行集經》及其他諸大經論來驗證,更可以確信,格西是一位名如其實,離欲的大乘行者,並有能力以其具足的證量,及佛法的教授來調伏剛強眾生。
直到1985年,袞卻格西終於在法友耶喜喇嘛圓寂之後的次年接受了圖敦梭巴仁波切的祈請來到柯槃寺長駐,並帶領柯槃寺的十一月課程。
珍貴的袞卻格西是一位堪稱為雪山大士的苦行僧,是一為大乘的行者,也是一位密續的大成就者。格西畢其一生都在履行並闡揚世尊的遺教,不斷的實踐道次第的教導,鼓勵並帶領各種實修。他護持圖敦梭巴仁波切FPMT 的弘法組織,及諸方大德的弘法利生事業。為了弘法,他的足跡遍及臺灣、香港、新加坡、澳洲及歐洲等國。無論對方是出家或是在家,格西永遠是無私的付出,並且時時刻刻真誠的發願並切實的利益廣大的有情。
袞卻格西終於在他自己所選擇的時間2001 年 10 月 15日的晚上8點40分示寂。格西在逝世前告訴他的侍者,巔簪梭巴喇嘛:「我這一生中所做已辦。我覺得十分的滿足,毫無遺憾。」格西的一生,實在是我們修行的典範。
格西火化後,柯槃寺的僧眾在遺骨中找到數以萬計極為莊嚴的舍利子,有白色、黃色、藍色、綠色、紅色、金色、黑色等,有的像珍珠、碧玉、水晶等。甚至有眼、舌和心的舍利。
袞卻格西是一位隱藏的瑜伽士,除了在樽區的這段時間,為了方便救護眾生,曾經示現神通之外,他從不透露自身的修證成果。當他被問及平常的修持及生活點滴時,他的回答是:「如果要談我的生活故事,那我也必須講出我所有的缺點,那就跟一般人沒兩樣,瞋恚、貪著、我慢 … 妄念紛飛。大概只會讓大家失望吧!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煩惱生起。像今天,我頭痛,渴望著喝水。想喝可樂;還想睡覺,像這樣!」 依止袞卻格西的出家及在家眾數以百計,他們當中或許有許多人,直到格西示寂之後,才知道這位已經被尊為當代密勒日巴的上師,有著非凡的功德。
圖敦梭巴仁波切表示:「我們應該發願將來往生時能夠如同格西這般的自在。」究給仁波切表示:「我們對於格西的圓寂,深感惋惜、但是我們應該好好的祈願,格西的轉世一定會很快回來的。」 至於該如何尋找格西的轉世呢?尊者喇嘛回答道:「只要好好的祈求,不需要特別去尋找,格西自然會很快的自己回到寺院,回到我們的面前,不用擔心。」
在這遙遠的喜瑪拉雅山區當中,「樽」及臨近的幾個山谷,曾經有個共同的古老名稱,Beyul (暗藏的土地) Kyimolung (幸福之谷)。根據藏文經藏的記載,大成就者蓮花生大士曾經在這裡教導佛法並由這個地方進入西藏。
和西藏及尼泊爾的其他地方相比,「樽」確實是一個極端遙遠和隱蔽的美麗山谷。它雖然地處尼泊爾境內,卻因為天然屏障的阻隔,使其一直保持著藏文化的佛教傳統。除了直昇機之外,步行便是唯一能夠到達樽區最好的方法。如果用驢子代步馱著物資,延著河谷前進,翻越數座山嶺,便可以在十天之後到達這個海拔約 4000 公尺的樽區。它之所以隱蔽,是因為南方有著深峻的河谷及茂密的原始叢林阻隔了從尼泊爾方向的入口,北方的西藏又有著喜瑪拉雅大雪山的壟斷。
樽區目前有兩座佛教的寺院,穆寺院及惹千尼眾院。這兩座寺院
都是於八十年前先後由一位不丹裔的岩洞禪修者,卓葛巴仁波切所創建的。目前這兩座寺院一共住著一百位左右的比丘及尼眾。袞卻格西在樽的期間,曾經帶領著這裡的僧團及村民們學習佛法及實踐齋戒和禪修,並曾經為僧團及村民們向外勸慕道糧及物資。
由於地處高寒,這裡的僧團在物資上非常的困乏。靠著窮困村民的慷慨供養外加僧侶們的勞力所得,都不能提供足以日僅一餐的糧食。雖然物資是如此的匱乏,他們都未曾放棄仁波切及格西給予的教導,他們不斷的學習、讀書、寫字、誦經、儀軌及禪修。其中大多數的修行人更進一步的接受了格西給予的建議,發願實踐終身的閉關和禪修。
袞卻格西生前的侍者,巔簪梭巴喇嘛就是一位在樽區出生,在樽區長大,緊接著接受到袞卻格西教導的青年僧。他這樣的描述道;樽區的寺院屋頂往往都是不斷的漏水,窗戶沒有遮蔽,或是牆垣倒塌。由石塊堆積而成的寮房及關房,沒有遮風的門板,任由寒風從門及石縫間灌入。樽區每年有四個月以上的時間深埋在雪堆當中,終年吹著強風。如果能夠得到遠從外地送來的供養及物資,也只有短短的兩三個月的暖季可以運送上山及施工整修。這裡的僧眾們沒有桌椅,床板,乃至於睡覺用的棉被。僧尼們將拼湊在泥土地上的幾塊扁平石板外加幾張破碎的毛皮作為寢具。他/她們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必須忍受著牙齒及皮膚的各種疾病,乃至於骨質疏鬆,或痢疾的折磨。
FPMT的導師,圖敦梭巴仁波切受託於已故的卓葛巴仁波切,繼續照顧並支援在那遙遠山區的穆寺院及惹千尼寺。梭巴仁波切接受了他的請求,並委任巔簪梭巴喇嘛負責這項護持聖地的責任。
- Apr 10 Tue 2012 12:34
袞卻格西傳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