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12靜坐禪修講解之部份
我們在要靜坐之前是有前行的,前行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之前教導過的九節佛風及語加持等,(祖古示範動作)在清晨醒來之後,我們刷牙洗臉之後,作完前行之後,再來是觀察念頭,念頭分為三種:善、惡、無記;惡念就好像是威猛的嫉妒、詛咒,而無記就是藏傳佛教在說的黑金剛(像黑腥腥的動物),我們地方上是這樣解釋的,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怎麼解釋,反正我們稱為黑金剛,就是別人做什麼,他也跟著做,別人參加灌頂,他也跟著參加灌頂,他什麼都不懂,反正就是別人幹什麼,他也跟著幹什麼就是了。像鸚鵡那樣口頌六字大明咒,但牠了解意思嗎?
我們在修行當中要捨棄念頭,就是名聲、功德、權力,需先思惟到,在任何的情況下,是不會有任何快樂產生的。現今我們之所以會認為輪迴當中是很快樂的,這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輪迴的本質。有些人認為賭博、唱歌那些是快樂的,實際上是痛苦的本質,而以天道的天人來說,天人縱使暫時他投生在天道,但是最終還是會墮落。而人,不斷的追求食、衣、名、利,在追求的過程中,也必須要承受各種痛苦的逼迫,那就更何況是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
所以以這樣的一種方式我們來思惟,我們就知道,其實在輪迴當中,不管投生何處,輪迴的本質都是痛苦的本質。因此唯有透過現今的狀態,也就是跳脫輪迴獲得解脫,我們才能夠獲得最究竟的安樂。如果我們能夠生起清淨的動機,希望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而早日的發起菩提心,以這樣的一種動機來發心。我們必須對於一切的有情眾生生起悲心,也就是想到不僅是我,一切如虛空般的有情,只要是在輪迴當中流轉,他所承受的苦跟我必須要承受的苦,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思惟自身的苦,對於自身的苦生起出離,並且轉念將這樣的一種念頭,轉向其他的有情,而對於其他一切有情所受的苦,心生悲愍。不管是在過去所作過的,或現今當下正在作的,或未來即將要作的,我們所作的六度一切的善行,希望回向「一切的有情眾生」。為什麼要回向給一切的有情,因為一切的有情,跟我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的密切。我們說的立斷、及頓超,如果學習的方法錯了,結果是天界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那就是三十三天,以三十三天來講也是要做很多上供下施、累積很多的善業,才有辦法的。
有的人坐得多啊,那坐對了嗎?學習靜坐禪修是需要一個師父教導的。以空無邊處定的說:在練習思惟上是心不思種種想。而識無邊處定來說:就是般若心經裏面所講的空上的思惟。無所有處定而言:觀所緣皆無所得,行者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攸往的練習思惟。非想非非想處定:此定超越無所有處定,思惟非想非非想之相,具足而安住之的練習思惟。這些都是五蘊的思惟練習來說,都還只是在思惟上搞清楚,而四禪八定是依有漏、有為、有我等之五蘊法而修,猶未脫離三界生死,故言非究竟。
發心有三種
下等的發心,我們有些人學習佛法是想望這一世能健康、長壽、發財,或害怕下一世墮入地獄、惡鬼、旁生等惡道,希望自己能得到人天的安樂。中等的發心,即小乘阿羅漢的發心,已經知道三界六道都充滿了痛苦,沒有可以躲避痛苦的地方,所以他厭離整個的輪迴,希望自己一個人能從輪回中得到解脫。上等的發心,也即大乘菩薩的發心。大乘菩薩與聲緣阿羅漢共同的地方,就是大乘菩薩同樣意識到輪迴充滿了痛苦,不同的是,阿羅漢因此而希望自己能得解脫,大乘菩薩卻拋下自己的利益,而希望其他的眾生能夠解脫。
當你開始做任何修行時,必須要有一定的慈悲心的基礎,如果我們沒有慈悲心,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即使口頭上說得再冠冕堂皇,內心深處也不會這樣想。所以,首先要培養強烈的慈悲心,當慈悲心生起以後,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其他眾生,根本沒有自私的成份。同樣的,如果你的目標真正是為了度化眾生,就不用專門去做你自己的事情,在度化眾生的同時,你自己的成就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想法,只是為自己的事情而奔波,一心一意為自己打算,結果不但自己不能成就,更不能度眾生。
從無始以來到今天,經歷了無數的生生死死,卻一直是在為了自己的事情而辛勤操勞,從沒有想過別人的解脫,因為我們是凡夫,無始以來到現在,一直都是這樣串習下來的,根本沒有什麼利益眾生的概念,所以現在要放下習以為常的一切執著,而一心一意地去考慮眾生的解脫,在西藏有一個餓鬼名叫工薄,十分執著,他認為別人全部的東西都是他的,貪心又執著,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人很貪心,執著心很強,會說他是不是被工薄跟著,意思是說你不能像工薄這樣餓鬼的念頭.米滂仁波切:我們一切發心都是為了眾生,這樣才有辦法成就佛果的。我們必須從皈依那一刻起,有決心、恒心去做,修行絶不是為了個人的健康、長壽或天人福報的,也不能想要從修行中獲得什麼樣的成就,一切都是為了眾生。
修行的重點是我們從一出生就如乞丐一般,沒有衣服、食物、水等等,一切都是要依靠我們的父母親的照顧,我們不能想父母親不好的地方,要多感恩父母親的養育之恩,如果仔細的思惟,我們會知道沒有一位有情,在過去生不曾經做過我們的母親,所以這時我們要思惟「知母」的內涵。更進一步的在做我的母親的當下,她對我們的恩德都是相當的偉大,所以要在內心當中要念一切有情的恩,念恩。既然一切有情對於我們是有恩的,我們就必須要想辦法去報恩。透由知母、念恩、報恩的內涵,這時一切的有情在我們的內心中,所現起來的影像是悅意的影像,所以這部分提到的是悅意慈。更進一步的,了解一切的有情,當下也都在承受各式各樣不同的痛苦,而對於有情生起悲愍。而有情既然對我們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現今也有能力盡我們的一份心力,來幫助這些有情的話,我們在內心中應該生起增上意樂。也就是我希望藉由我自己的能力,來解決一切有情的苦樂問題,所以此時在內心中,生起一顆想要獲得圓滿佛果的菩提心。我們每星期來中心參加共修唸經等等的善行,都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這就是發菩提心、慈悲心。
我簡單舉一個例子,馬頭明王的故事。馬頭明王的來源有二種:一說是從前「紮西那措」有一個嗔恨心重的人,一出生就傷害眾生,佛菩薩們以馬頭明王來調伏他。一說為從前一個名為「郭更紮」的地方,有個修行很好的人名為「圖噶瓊內」,他有兩個弟子,一名「丹巴」、一名「海比丘」,兩人都很傑出。但是他們的想法幾乎南轅北轍,相互顛倒。丹巴說:「我們是同一個師門的弟子,不該如此。」海比丘則不認同。海比丘起了很大的邪念,回向自己下一世再來時,會成為更有力量的。所以當他再轉世以後,一生下來就吃人乳、人血。看到的男人都殺光,看到的女人都強暴。連天人和龍族都被他降伏了,世界每天都有很慘重的災變。他在馬拉雅鐵山,有非常多的鬼神為眷屬。
佛菩薩們無法調伏之,普賢王如來與眷屬、金剛手菩薩與眷屬等等諸佛菩薩和眷屬眾聚在一起討論,該如何調伏他。最後佛菩薩們覺得他的師父和師兄兩位最合適,就由觀自在菩薩加持一位成為馬頭的馬頭明王;度母加持另一位成為豬頭的金剛亥母。兩位本尊來到海比丘面前,馬頭明王的馬頭鳴了三聲,亥母的豬頭鳴了五聲。海比丘狂妄地笑說:「三界連天人跟龍都被我降伏了,而你們竟想調伏我?」並且申出手來摸祂們的頭。這時馬頭明王由下面鑽入他的身體,在其頭頂鳴了三聲;亥母也由下面鑽入他的身體,在其頭頂鳴了五聲。他不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只好認輸並答應祂們所吩咐的事。瑪哈嘎啦就是當時海比丘後來的轉世。
如果沒有上述的發心,那麼你的靜坐禪修是不對的,所以我們每天清晨醒來之後,就要好好地思惟。
為什麼我們中心是教蓮師如來總集的靜坐呢?有中心是教其他本尊的靜坐方式,但是,我們教導蓮師的靜坐,是你不會做錯的,你在清晨醒來之後,好好地思惟之後,再修蓮師如來總集,將蓮師融入自身,對蓮師要十分感動,感動到汗毛直竪、眼淚一直流,要有這樣的感動,到達八、九成再繼續坐,就像水靜止不動的境界,這樣的感受不要忘記。謝謝,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