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止
前行【五加行】圓滿→寂止→勝觀→止觀(悲智)→智慧→利益眾生
↓產生 ↓ ↓ ↓
出離心 三年 三年 無上慈悲心
菩提心 ↓ ↓
控制煩惱 需依止善知識(證悟者)的引導
修行力度→成長→母光明(如來藏_沒有改變過)
↓
子光明(智慧)
另一種:前行五加行圓滿(對上師的信心)→開悟→勝觀→止觀→智慧→利益眾生
↓
不需修寂止
或寂止跟勝觀同時修
無明→空性→體會→證悟
如果你的前行沒有圓滿,直接修寂止的話,那跟解脫是沒有關係的,也不會解脫,最多是內心達到一種平靜,我們都是屬於欲界的眾生,是有思惟的能力,而且是最適合學習禪定,欲界的我們所學的禪定跟色界、無色界的禪定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沒有出離心及菩提心所學的禪定,如果到達了色界及無色界的禪定,最多是八十萬年,還是要墮入輪迴及惡趣,而色界跟無色的眾生是無法思惟的及不具出離心的,我們說的意識是指欲界(人間)的意識,是最沒有意義的,證悟是無法用言語及文字敍述,如果用空這個字來代表還是有為法,空的相反是不空,空性是無為法,也就是沒有二元論,沒有相反的詞,
而寂止是控制煩惱,並不是斷除煩惱,以前在釋尊的年代,印度有一個修行禪定的人,修寂止修行很好,他以為他修到阿羅漢果位了,結果,有一天他遇到釋尊時,他認為釋尊是一個不錯的修行人,但同時他的內心起了一個想法(我也是修得很不錯。)釋尊指出他的想法,告訴他這個念頭代表你只是控制煩惱,只是內心處於一個平靜的狀態,細微的煩惱還是存在。而修習寂止的方法有三種,南傳佛教的寂止教導在俱舍論、阿毗達摩、清淨道,顯教的就是中觀。
1. 密教的來說就是你首先要先放棄所有世間及出世間、所有身口意的事,讓自己的呼吸很平穩,禁語、不去瞌頭等等。
2. 毗盧七支坐。
↓
無明覆蓋→氣脈明點
↓
3. 九節佛風
↓
把濁氣排出
氣分為外氣(呼吸)、內氣(氣脈輪)、密氣(心一刹那的波動)
寂止的教導分三個次第(略)
留言列表